APP下载

谈纺织类书稿中易混淆的名词

2011-12-31王军锋

中国科技术语 2011年4期
关键词:蜗轮书稿马达

王军锋

(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 100027)

谈纺织类书稿中易混淆的名词

王军锋

(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 100027)

列举分析了一些纺织类书稿中常用且易混淆的名词,包括几组《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的,但在行业中常用的专业名词,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以达到利于交流、正确认识纺织知识的目的。

皱,绉,棉,绵,锦纶,尼龙,连锁,联锁,涡轮,蜗轮,电动机,马达

自古以来,纺织业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现在纺织品本身也早已超出了穿衣保暖、遮体御寒的基本功能,而拓展为服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别。服用纺织品正在向着充分体现功能性、环保性和艺术性的方向发展;随着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倡导,家用纺织品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保健化、园艺化、布艺化、风格化成为家用纺织品缔造的主题;产业用纺织品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军事、航空、生物医药、保健、信息、电子、汽车和运输、建材、体育用品、环保、农业、海洋业等诸多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纺织行业的从业人员日益增加,对纺织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相关的教科书、培训教材、生产技术类图书及专业杂志等出版物也相应增多。

笔者在编辑加工书稿时,发现一些纺织名词的使用存在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在纺织类专业书稿中,常常把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一起讲,实践性较强。但是,由于不同作者和编辑的知识面宽窄不一,对于一些名词往往分不清楚。同时,又由于常用的工具书也没有收录这些相关的专业名词,所以,就给人一种错觉:《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没有收录的就是错误的,以至于在书稿中出现一些不该出的错误。现列举分析一些纺织类书稿中常用且易混淆的名词,包括几组《现汉》中未收录的,但在行业中常用的专业名词,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以达到利于交流、正确理解纺织知识的目的。

1.皱、绉

从纺织材料学方面讲,织物被搓揉挤压时发生的塑性弯曲变形产生的折痕称作皱,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叫作抗皱性[1]。在纺织品生产中,有时为了使织物达到一定的外观效果,通常采用对织物进行煮练、漂白、烘干、染整等工艺手段,使平纹织物表面具有纵向均匀的皱纹,成为绉布(绉纱)。有时,也利用织物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为基础组织,使织物表面具有错综浮沉、分散且规律不明显的小颗粒外观的绉组织。还有利用不同捻度、不同捻向的纱线配置,利用经纬纱线张力大小差异,利用不同原料在整理中的收缩性能差异产生绉效应。绉类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皱性。

有了上面的解释,我们不难理解皱与绉的区别:皱是纺织品使用者不想要的结果,而绉是纺织品使用者想要的效果。包含这两个字的常见名词有起皱、皱纹、抗皱性、绉布、绉纱、绉组织、树皮绉、绉纹呢、双绉、花绉、缎背绉等。

2.棉、绵

棉指的是棉花、棉纤维;绵指的是天然丝纤维,《现汉》上第一个义项就是丝绵。棉纺工程就是原棉或一定长度的化学纤维和混合原料经机械加工成为纱线的工艺过程。棉纺工程的工艺过程有抓棉、开棉、混棉、梳棉等,其相应的设备有抓棉机、开棉机、混棉机、梳棉机等。绢纺工程就是把天然丝纤维加工成为纱线的工艺过程。绢纺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精练、制绵、纺纱,在后两个阶段才称天然丝纤维为绵,如精干绵、开绵、切绵、梳绵、落绵、混绵、绵条等,其相应的设备有开绵机、切绵机、梳绵机、落绵机等[2]。棉和绵都作为纺织材料,它们在纺织类书稿里碰面的机会较多,既要区别两者在含义上的不同,又要区别两者在字形上的不同。棉和绵的区别关键是:在涉及棉纤维、棉型化学纤维的加工流程、加工机械和产品(半成品、织物等)等时候都用棉;而在涉及天然丝纤维的加工流程、加工机械和产品(半成品、织物等)等时候都用绵。

3.尼龙、锦纶

尼龙学名为聚酰胺纤维,原为美国杜邦公司所注册的商品名。锦纶是中国对聚酰胺类纤维的统称[3]。一般聚酰胺纤维作为纺织纤维时称锦纶,而用作其他工业材料时称尼龙。在加工纺织类书稿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内容,恰当地选择词语,如锦棉混纺、锦纶袜、锦纶带、锦纶地毯丝、锦纶缝纫线、尼龙套、尼龙板、尼龙垫块、尼龙滑轮、尼龙管等。

4.连锁、联锁

连锁,《现汉》这样解释:“一环扣一环,像锁链似的,形容连续不断,如连锁反应、连锁商店。”[4]《现汉》没有收录联锁。《辞海》这样解释联锁:“一般指技术设备上的相互控制装置。特指铁路信号联锁设备。有电气集中联锁、电锁器联锁等多种型式。用以使道岔、信号机等相关设备之间建立相互制约的关系,协作动作,保证列车运行和调车工作的安全。”[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这样定义联锁:使两个或若干个机构互相制约而不能同时动作[6]。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联锁不同于连锁:联锁用于电气、机械设备控制保护装置。现在联锁装置也不仅用在列车上,基本上各行业的电气、机械设备都会用到。如在纺织生产设备中,清梳联系统由一组开清棉机联合机(抓棉机、混棉机、除杂机等)和6~12台梳棉机组合而成,以抓棉喂入为尾端、棉条输出为始端,以始端向尾端的顺序逐台开车启动。为保证产品质量和设备正常运行,设有联锁控制,保证突发故障和火险的及时预防和处理。在加工过程中,首先必须实现各机组之间的联锁控制,保证后方机台对前方机台喂棉不脱节、不跑空,提高单机的运转效率,制出合格的棉条;其次各机组之间的联锁控制,可以实现安全防范、故障报警和处理等,保证生产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5.涡轮、蜗轮

《现汉》和《辞海》都没有收录涡轮一词,只收录了涡轮机等组合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这样定义涡轮:将流动工质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叶轮机械;向工作机输出机械能并使工作液体动量矩发生变化的叶轮[6]。简单点说,涡轮是有很多叶片的机械部件,其受到高速流体(水蒸气、燃气、水等)的冲击,把热能(或位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涡轮一般用于发电设备、发动机等,常见词语如涡轮机(用于水力发电设备等)、涡轮增压(用于汽车发动机等)、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等。

《现汉》没有收录蜗轮或其组合词。《辞海》这样解释蜗轮:能与蜗杆相啮合的齿轮[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这样定义蜗轮:作为交错轴齿轮副中的大齿轮,与配对蜗杆相啮合的齿轮。从以上两个定义可知,蜗轮是与蜗杆配合使用的齿轮,蜗轮和蜗杆一起组成一个机械传动机构[6]。

经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涡轮和蜗轮最直观的区别:从外观来看,涡轮是叶轮,蜗轮是齿轮;从功能上讲,涡轮主要用作驱动,蜗轮用作传动,须与蜗杆配对使用。了解了两者的区别,在编辑加工书稿时,只要注意上下文的意思表达,就不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6.电动机、马达

《现汉》这样解释电动机:“把电能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种。也叫马达。”[4]而《辞海》这样解释电动机:“俗称‘马达’。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机。分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交流换向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其他特种电动机等。”《辞海》这样解释马达:“英文motor的音译,‘电动机’的俗称。”[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这样定义电动机: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运行的旋转电磁机械。用于实现电能向机械能的转换。运行时从电系统吸收电功率,向机械系统输出机械功率[6]。

根据以上解释和定义,在一般的科技书稿中,把“马达”二字改为“电动机”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是,当书稿出现液压马达、气动马达时,若不加区分,用惯性的思维将其改为电动机,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下面以液压马达为例,来说明某些情况下马达不能用电动机随意替换。

液压马达指在液压传动中,使负载产生旋转运动的执行元件。当用管道从一个接口通入高压液流,并将另一接口接通油箱时,其输出轴便驱动负载转动[5]。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或控制系统通常都是由能源元件(液压泵)、执行器(液压缸、液压马达和摆动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类液压控阀)及辅助元件(油箱和管件等)四类液压元件和工作介质所组成。如本宁格ZC型整经机就采用液压传动方式,通过电动机的拖动,液压泵将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油液的压力能,然后通过压力油驱动液压马达转动,再经过皮带轮带动经轴回转。同时,双联液压泵将高压控制油供给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控制它们转子的偏心距,通过改变排油量来改变液压马达的转速。如果液压系统收到停车请求的信号时,双联液压泵立即控制液压泵停止向液压马达供油,液压马达立即卸荷停转。与此同时,液压电磁换向阀控制内涨式制动油缸刹车,防止断头纱卷入经轴内,便于寻找断头。由此可见,电动机是将电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而液压马达是指将液压泵提供的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另外,如气压马达、齿轮马达、叶片马达、柱塞马达、螺杆马达、摆动液压马达等,这些装置都不是将电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那么这些名词中的马达,笔者认为也不宜改为电动机。同时不难发现,马达不宜改为电动机时有一个特点,就是马达前有限定词。

科技名词是科技交流的载体,科技名词的混乱使用,会阻碍科学技术的顺畅交流,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书稿加工过程中,要多积累专业知识,多查《现汉》《辞海》等工具书,有意识地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发现问题后与作者及时沟通,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名词使用中的错误或不规范的现象。

[1]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中国纺织大学绢纺教研室.绢纺学[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6.

[3]梅自强.纺织词典[Z].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夏征农.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音序[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6]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名词2005(版本1.0)[DB/CD].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Easily Confused Terms in Textile Manuscripts

WANG Junfeng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groups of terms commonly used but may be confused in textile manuscripts.And it also lists some professional terms not included in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with the aim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peers and to achiev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ile knowledge.

crease,crepe,cotton,silk,polyamide,nylon,chain,interlock,turbine,worm wheel,motor

N04;TS1

A

1673-8578(2011)04-0042-03

2011-04-12

王军锋(1973—),男,河南安阳人,中国纺织出版社编辑、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类图书的编辑加工。通信方式: junfeng1973@tom.com。

猜你喜欢

蜗轮书稿马达
新型材料的蜗轮蜗杆减速箱
电梯蜗轮轮齿失效原因分析及警示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马达”外公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枰中侠侣
马达螺纹水壶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基于Kisssoft与Workbench的汽车EPS蜗轮蜗杆优化设计
基于UG软件的渐开线蜗轮蜗杆参数化设计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