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学名词》编辑实践与思考

2011-12-31蔡长虹

中国科技术语 2011年4期
关键词:词目原稿术语

蔡长虹

(商务印书馆,北京 100710)

《语言学名词》编辑实践与思考

蔡长虹

(商务印书馆,北京 100710)

一 基本情况

《语言学名词》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第一部社科名词辞书。从2001年编写到2011年出版,历时十年。《语言学名词》分支学科大致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的分类,但“世界诸语言”“心理语言学”等阙如,而增加了“辞书学”“计算语言学”等,实际完成了13个分支。这13个分支分别是“理论语言学”“文字学”“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词汇学”“辞书学”“方言学”“修辞学”“音韵学”“训诂学”“计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民族语言学”。《语言学名词》总条目控制在近3000条,每个分支学科基本不超过300条。术语的每一条均列出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简明的定义。

语言学在中国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术语繁多,含义复杂,理解歧异,缺乏足够全面的整理。在《语言学名词》的撰写阶段,在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筹划下,赵世开、王惠、黄德宽、林茂灿、陆俭明、周建设、苏新春、章宜华、侯精一、王德春、鲁国尧、刘广和、王宁、冯志伟、傅爱平、祝畹瑾、戴庆厦等一批语言学界权威专家学者担任各分支学科首席或主要负责人,通过深入的讨论研究、反复推敲、慎重定名、科学释义,对语言学名词进行编写、审订、修改、统稿。定稿交出版社后,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既有各学科建设中的概念框架,也有分支学科间的协调统一,同时也涉及学界观点的分歧处理,全稿又经过多次编辑加工、分支学科编写负责人修改、全国科技名词委负责人审改等过程。编辑所发现的问题,都要在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董琨主任、李志江秘书长、李芸博士、杜翔博士,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研究与审定室邬江主任、温昌斌博士、王琪博士的共同探讨下处理,所有处理意见都征得分支学科编写负责人的同意,同时所有分支学科编写负责人的修改也要签名返回存档。

这样一次梳理,相信会对构建语言学学科框架、确立语言学名词规范,加强海峡两岸和全世界华语社区之间的术语协调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把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交出版社时的定稿称为“原稿”,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这些问题均已在出版前的编辑加工阶段改正),以期对之后的社科术语编辑出版有一些参考。

二 编辑实践与思考

(一)条目排序

《语言学名词》中的名词遵守义序排检法,按照各概念之间在学科中的重要性,灵活处理并列概念与上下位概念的位序。有的并列概念接排,然后排列其下位概念;有的是上下位概念接排,然后是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的并列概念。

在包含“关系释义”的条目内,有些下位概念也要出条,这里就要保证微观结构的“关系”排序与宏观结构的条目排序一致。比如在原稿的“辞书学”分支中,“义序排检法”的释义指出:“可分为分类排检、主题排检、时序排检和地序排检等”,但是各下位概念出条后的顺序却是:“时序排检法”“地序排检法”“分类排检法”和“主题排检法”。这里一要注意释义中分类概念出现的顺序与其出条后的顺序保持一致,二要注意释义中列举的概念与出条后的名词保持一致,不能前为“分类排检”,后为“分类排检法”。同样,“历时性词典”的释义指出,它包括“历史词典和词源词典”,但是下文出的词条却是先“词源词典”再“历史词典”。

(二)主条副条处理

主副条的问题在原稿中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又称”较多和主副混用。

“又称”是副条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学界一般也在用,但规范度不如主条。原稿有的又称没有必要列,比如“术语”,原稿“又称‘专门术语’”。有的学界已经有比较统一的术语,不必再列出用得很少或者大家基本都不知道的又称,比如“顶真”,原稿“又称‘顶针’‘继踵’‘蝉联’‘联珠’‘连珠’‘链式结构’”,后经商议,减省为“又称‘顶针’‘连珠’”。还有的又称跟简称混淆。

主条是规范的术语,在释义部分和文中其他地方出现此概念时推荐使用,但原稿有时多使用副条,而不用自己推荐的主条。比如,“X杠理论”,原稿“又称‘X阶理论’”,但在此条的释义中,多处使用X阶、0阶、1阶、2阶。再比如,原稿的词目是“动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又称“动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但是在释义中都是“动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再比如,原稿中立的主条“塞音”,释义中“又称‘爆发音’”,在修改稿中将主条改为“爆发音”,释义中“又称‘塞音’”,但在“方言学”“音韵学”“民族语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以及“语音学”的其他地方,基本都使用“塞音”而非“爆发音”,这就造成词典推荐主条在该词典中未能贯彻的矛盾。经过商议,在“爆发音”的释义中补充:“在与‘塞擦音’等对举时,通常使用‘塞音’”,来缓解该矛盾。

(三)与其他科学名词的异同

《语言学名词》虽为社科类专科词典,但收词涉及物理学、声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存在术语统一的问题。比如“语音学”中以前用“噪音”,但已公布的声学名词统一为“噪声”,“X光”改为“X射线”,“浪纹计”改为“记纹器”等。这里需要与声学术语保持一致。

(四)人名规范

《语言学名词》涉及较多外国人名,存在人名使用的规范问题。是按照各学科约定俗成的翻译,还是按照新华通讯社编《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等翻译参考资料的翻译?是使用姓名全称,还是只使用名或只保留姓;或者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姓名全称,其后只保留姓名之一?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处理方式是,对学科内使用较多并已有约定俗成译名的,一般按照各学科的使用规范。比如Bloomfield,译为“布龙菲尔德”,而不是按《英语姓名译名手册》译为“布卢姆菲尔德”;Mathesius,译为“马泰休斯”,而不是“马西修斯”;Verner's law,译为“维尔纳定律”,而不把“Verner”译为“弗纳”。

(五)英语规范

英语的使用主要遇到以下问题:

1.大小写、单复数

英文词的首字母,大写、小写均可时,一律小写;英文词除必须用复数的,一律用单数。如原稿“真理论语义学truth-theoretic Semantics”中的Semantics要小写;而“汉语历史词汇学historical chinese lexicology”中的chinese首字母要大写。

2.换行

根据英文换行的规范要求,对英文单词一一查对。如“艺术言语修辞学artistic speech rhetoric”,最后一个单词“rhetoric”,原换行是“rhet-oric”,实际应为“rhe-toric”。

3.拼写

英文拼写要特别注意,原稿中有些不易发觉的拼写错误,如“数量宾语quantitivel object”,“quantitivel”应删掉“l”;“意义三元论meaning triadism”,“triadism”应为“trialism”;“类后缀quasi-prefix”,英文后缀一词用成了前缀,应为“quasi-suffix”;“人机界面”中的“man-manchine interface”,“manchine”应为“machine”;“单义词 nonoseme”,“nonoseme”应为“monoseme”。

4.对应性

“定义式释义logical definition”,其英文更适合翻译为“逻辑释义”,即该条的又称,于是调换主副条,改为“逻辑释义 logical definition”。再如“‘田野调查field work;field study’又称‘田野工作’‘实地调查’”,就英文的对照关系,把此条改为“‘田野调查field study’又称‘田野工作’(field work)‘实地调查’”。

(六)释义原则

1.释义程度

释义应遵循准确性、简明性、闭环性、对应性、解释性等原则,不因简明而废准确,也不因准确而废简明。对于多达几百字的释义要尽量精简,而对于有些过于“简洁”的释义,则要增加必要信息。比如,“理论语言学”中的“标准理论”,原稿释义为“一种语言学理论。是生成语法的一个发展阶段”,这种解释既未揭示该词条的内涵外延,也没有表明它的主要观点或使用原则。再比如,“语音学”中的“舌面元音”,原稿释义为“即常态元音”,而何为常态元音?原稿并未解释,可归为无效释义。现将“舌面元音”改为“发音时,舌面的某个部位隆起而发出的元音。舌面元音是较为常见的元音”。

2.观点倾向

前文已说,语言学术语有时理解歧异。同样的语言学术语在不同的学者或学派那里可能释义不同,选择哪个学派的观点需要考量;甚至有些术语在另一学派那里为伪概念,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也要考量。比如“全民语言”的说法、“副+名”的概念、兼类词、语言与言语、语素与词素、时体范畴、方言分区等。学界有争议的尽量尊重不同分支学科约定俗成的用法,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而不互相矛盾的不必勉强统一;非学界共识而仅仅属于某一学派观点的内容,一般不予写入;有的内容可能见仁见智,但不应有明显的知识性硬伤。

3.释义行文

释义行文应尽量避免用语艰深晦涩,但也要避免随意和口语化。如“计算语言学”中,均把“读者”改为“用户”。再如,“辞书学”中,“派生词典”的释义提到:“在另一部较大词典的基础上编纂而成”,“较大词典”概念模糊,改为“较大规模的词典”。

此外,词目尽量不出现“的字结构”。释义尽量精练,如“辞书学”中对“顺序词典”的释义,原稿为:“词典的一种类型。按词头的首字母、首音节或字形为序编排的词典”,最后的“的词典”为不必要的重复。释义中还应尽量避免“指”“故称”等说法。

(七)前后统一

1.术语统一

比如词目“巴克斯—诺尔范式”,原稿释义却把“巴克斯”写作“巴科斯”;词目“维特比算法”,原稿释义却把“维特比”写作“韦特比”;词目“马尔可夫链”,原稿释义却多次出现“马尔科夫”。

2.互对统一

正文中有并列概念,有时会注明与某词目相对。如“约喻”与“博喻”是两个相对概念,在“约喻”中就会注明“与‘博喻’相对”。同样,在“博喻”中,也应注明“与‘约喻’相对”。此类情况不少,原稿中有的没有互对,即只在一个词目中写出对应,相对词目却没有标明,如“预设”有“与‘焦点’相对”,但是原稿的“焦点”就没有“与‘预设’相对”,需要统一。

3.对比统一

有些术语是对比统一的,有些释义是对比统一的,比如“扩大夸张”的释义为:“夸张的一种。把事物尽量向多、长、高、大、重、快、强等方面夸大。”“缩小夸张”的释义为:“夸张的一种。把事物尽量向少、短、低、小、慢、弱等方面夸张。”这几个形容词应该是相对的,但是“扩大夸张”的“重”在“缩小夸张”中没有对应,应在“缩小夸张”中补充“轻”。

4.分支统一

有的术语出现在不同的分支学科中,比如“儿化”“儿化韵”,在“语音学”“方言学”中都有。这里的英译、释义等可能就存在差异。语音中用为“儿化rhotacized”“儿化韵rhotacized final”,方言中是“儿化 er diminutive”“儿化韵 er diminutive final”,经过商议,处理为两个术语在两个分支中统一翻译为两种英文名词,即“儿化rhotacized;er diminutive”“儿化韵 rhotacized final;er diminutive final”。再如“零形式”在“理论语言学”与“语义学、词汇学”中都有,但两处表述不一样:“理论语言学”中“零形式”的英语是“zero”,用符号“Ø”表示,“语义学、词汇学”中“零形式”的英语是“zero from”用符号“0”表示。经过商议,统一处理为翻译成“zero form”,用符号“Ø”表示。

5.不必统一的情况

多个分支学科之间要尽量统一,不能统一的不强求,比如语素与词素等。正如董琨主任在本书《前言》中所说:语言学术语,作为学科概念,较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或者同一中文名称可能属于不同的学科分支,或者同一英文对应不同中文名称。例如“词”(word)既是词汇学的单位,又是语法学的单位;它的下位概念morpheme,既作为“词素”(语义学、词汇学)的英文名称,也作为语法学的“语素”的英文名称。

(八)数字核对

数字的核算历来是一个极为必要的程序,如果对数字不敏感,很可能会出现问题。还要注意各分支学科之间涉及相同概念时的数字统一。

(九)行文严谨

应避免绝对的话,尽量客观、中性、准确。比如“综合性词典”的释义指出:“科技综合性词典则收录普通语文词汇以外的所有学科或知识领域的术语和专名,并提供专业释义”,“所有学科”有些绝对,改为“其他学科”。

“典故词”的释义指出:“出自民间传说和典籍中的故事或割裂典籍中的语句而形成的词”,其中“割裂”指“把不应当分割的东西分割开”,色彩不够中性,改为“摘取”。

“语言规划”的释义指出“包括语言地位规划、语言本体规划”,但语言规划除了这两种外还有声望规划等,因此在本体规划后加“等”。

“词汇统计法”的释义指出:“有助于了解某种语言的词汇构成特点或评价某一著作的语言风格”,“著作”限定范围较小,改为“作品”。

“古语词”,释义为“过去曾经用过而现在一般已不用的词语”。“过去”一说不严谨,查相关资料,刘叔新曾解释为“产生流行于古代而只在现代书面语中沿用下来的词语”。经商议,改为“古代”。

“声调语言”的释义为:“……声调可用来传达情绪,但不会影响其意义”,四声是可以区别意义的,此句容易引起误解,经专家同意后删除。

再比如,文中区别“义项”与“义位”,区别“词目词”与“词条”,但原稿中混用,类似的情况也应严谨。

(十)索引编排

索引在词典中是非常必要的查检工具,《语言学名词》分为汉英索引和英汉索引,索引容易出现出条和排序问题。

1.出条问题

索引词条分为三个单位,如汉英索引中包括汉语词目、英语翻译和分布的篇章序号。其中正文中出条的词目和又称、曾称、简称等正文用楷体表示的内容进入索引。

各分支学科可能出现相同的词目,在索引中如何处理?一种意见是相同的词目同时列出;一种意见是相同的词目只出一个,下一个再出现时用空格代替;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空格容易引起误解,可用破折号表示。最终还是采用第一种意见,即同时列出。

2.排序问题

(1)英汉索引按纯英文字母排序,空格、短杠、引号、括号、星号等均不参加排序。英文词尤其要注意,正文中常有英文单词换行现象,其中自动换行时的连字符在索引中应删除。

(2)汉英索引按汉语拼音排序,空格等其他也不参加排序。汉英索引中,中文词目相同,英文不同的,按后接篇章序号排序。汉英索引中的多音字问题要做专项检查。

《语言学名词》的出版是语言学名词审定的阶段性成果,争取做到权威性、可接受性、科学性、适用性。当然,书中有些原则还可以更加完善;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还有不断补充和完善的必要。董琨主任在本书的《前言》中说,“本次出版的语言学名词审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带有征求意见的性质”。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本书,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这既是对本书的支持,也是对语言学学科发展的支持。

N04;H06

A

1673-8578(2011)04-0005-05

2011-05-03

蔡长虹(1978—),女,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商务印书馆编辑,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通信方式:caichanghong37@sohu.com。

猜你喜欢

词目原稿术语
藏语传统辞书词目编排法探析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订 正
日语中“V1+V2型复合名词”的分类
——基于《广辞苑》从有无对应动词形角度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03-2005》词目年代研究——兼论《编年本〈汉语新词语〉系列词典部分词目的著录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