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探讨
2011-12-31井远平
井远平
(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01)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精神。图书馆是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缩影,它记录了人类过去的历史,关注今天的现实和发展轨迹,期待着明天的变革与完善,因此图书馆与人文精神有着特殊的关联和渊源。然而,我们倡导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自觉,并非意味着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而是在人们生活普遍宽裕、物质普遍富足后,如何进一步提高精神层面的关怀,努力满足利用者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环境文明的需求。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的精神主题,是图书馆的精神特征。
一、人文精神下利用者意识和平等对待利用者意识
图书馆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以利用者为主要对象,对人性诉求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是对真善美的自觉体验和不懈追求。因此图书馆需要精心培育人文气氛围,强化利用者的意识和服务理念并自觉地付诸实践,让所有利用者满意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平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开创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先河,并对我国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有教无类”,让踏进图书馆大门的每一个利用者都有平等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平等地享受图书馆环境的权利。图书馆自从向社会利用者公开开放以来,图书馆的平等意识就逐渐确立起来,不论利用者是那个层次的人物,只要需要,均享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然而图书馆平等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伴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纪实文明的提高而提高。从目前状况看,馆员的平等意识得到很大提高,服务氛围比较和谐。但少数图书馆少数人有时也存在着因利用者的身份不同会有些不平等(不同对待)的表现,给一些利用者产生不良影响和不愉快、不和谐的氛围。“图书馆是用户的图书馆”、“图书馆是体现人人平等的圣地”、“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享用图书馆的权利”,这些都是当代对图书馆平等的呼声,我们应努力做到平等地满足每个利用者的需求。
二、服务过程的人文意识
人文精神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实践,它贯穿图书馆整个服务过程之中。图书馆有责任给每个利用者全过程的人文关照,让他们身心得到满足。
(一)服务热情周到。热情服务是图书馆馆员敬业精神和人文意识的表现,是图书馆人文精神付诸实践的内在动力。热情服务也是图书馆馆员的精神风貌的外在形式,传递给利用者是温馨、愉悦、快乐的信息,让利用者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热情服务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处处可见:在查阅处、咨询、电话服务处等等地方,无不体现图书馆人热情的气息和音容笑貌。热情服务是图书馆获得利用者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热情服务是图书馆对每个员工的具体要求,是图书馆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图书馆人时时要保持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
周到服务是热情服务的深化,赋予热情服务更深化、更丰富的内容。周到服务即是全方位、又是一条龙连接式的服务。周到服务讲求的是细致、认真和全面。因此,图书馆人需要慎密的工作思维路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图书馆树立服务品牌,增加图书馆人文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人文意识的自觉。
(二)快速准确的服务。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普遍加快,人们对服务行业的服务速度已有相应的期望值,希望快速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图书馆快速准确服务包括传统的手工服务和网络服务。目前手工服务主要是帮助利用者索取图书等服务,要求服务人员熟练掌握馆藏状况和具体的布局,在利用者有需要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反映应,及时为利用者服务。网上的图书信息检索查询更应当做到快速准确以体现现代服务手段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此,服务人员首先必须拥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其次必须建立友完善的网上服务平台,为利用者提供良好的检索条件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再者设备要不断更新换代,以加快网速和检索的准确性。图书馆提供快速准确服务是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是人文服务的拓展和深化。现代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快速准确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个性化服务。人文精神深值于科学精神之中。没有科学精神创新与发展,就没有今天人文精神的成就。图书馆从传统的手工服务跨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服务,这是科学的进步,也是人文的提升。
个性化服务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措施,是从物流服务转化为信息服务的重要特征,是至今图书馆开展人文服务的最好载体。开展个性化服务一直是传统图书馆提高利用者图书效率的重要手段,但限于传统图书馆员工的精力和服务手段,个性化服务仅能限于少数的重点利用者,而进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图书馆可设计专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利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人文服务的巨大进步。
三、管理制度的人文意识
管理制度在社会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任何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社会进步服务的,都不能偏离“以人为本”的理念,都必须适应满足人的精神自由。图书馆管理制度中人文意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开放和查阅利用等规则。
(一)开放规则。从人文精神角度看,我们要站在全民族的高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应当自觉地、有秩序的、逐渐的接纳更多的利用者,让图书馆在开放对象方面更多体现公平性和人文性。
(二)查阅利用规则。查阅利用规则是图书馆服务窗口的重要管理手段。它规定了利用者查阅利用具体办法、借阅期限以及如何爱护图书馆和遵守图书馆相关的制度等等。定立规则的初衷是为了强化图书馆资源的管理,保证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利用。而问题在于在查阅利用规则中有许多处罚款条例,如污损罚款、斯页罚款等。暂且不论罚款是否合法,如此的处罚条例,显然与人文精神是不相和谐的,也不符合“以德制馆”,以德化天下传统的文化思想。
图书馆精神应当是教化精神、激励精神,我们更多的要做好利用者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利用者自觉地爱护图书,遵守相关规定,理解和支持图书馆服务工作。做好利用者工作应当是多鼓励少处罚,多教育少禁忌,让利用者与管理者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建立互为信赖关系,创造和谐的查阅环境和人文环境。
四、图书馆建筑设计以及借阅环境上的人文意识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建设设计的本质与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舒适是现代人的普遍追求。所以,我们对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和环境的人文意识要更加以重视,努力满足利用者和员工对环境质量的诉求,创造有现代人文气息的图书馆。
(一)人文景观气息。图书馆作为人类历史及文化的集散地,存放在着大量的历史资料,有着博大精深的历史背景。因此,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设计都必须考虑图书馆特有的背景,创建与图书馆相匹配、相和谐的建筑物,使建筑与图书馆特性相融合,创建出脱俗、高雅、厚重的图书馆人文景象。图书馆营造人文景象气息,是图书馆建设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建筑物起到重要的点睛或点缀作用。营造人文景象气息是每一个图书馆的历史底蕴和历史特色体现,所以我们在构思和选择时要细心慎重,要反映出图书馆鲜明的个性特色和蕴含着历史内涵,并与整体建筑物以及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融合。图书馆人文景观要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书香味。
(二)人文环境意识。图书馆人文环境是利用者和馆员所感到的环境舒适度和安全度,它包含着前文所言的人文景观,但更侧重对图书馆整个建筑的采光、通风、空气质量以及宽敞度、便捷度和安全度等因素的诉求。除了人文环境因素以外,也要注意防噪声、防干扰、无障碍通道的畅通。有条件的图书馆都应该做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使图书馆环境更加优雅美丽,更加符合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1]王崇义.现代图书馆管理与社会文化活动论纲[J].图书馆论坛,2008,6.
[2]丁清英.人本与物本的价值选择——对公共图书馆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图书馆,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