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银行”

2011-12-29伯纳德.索尔特/文奇奇/译

海外文摘 2011年3期

  “啃老”是个全球性的现象。世界上哪家银行有最具竞争力的贷款利率和最好的客户服务?哪家银行能做到每周7日每日24小时营业,好到让你无法说个“不”字?我敢向你保证,它绝不是金融界最大的银行。迄今为止,最好的银行要属父母开的“银行”。
  父母作为这家银行的联合执行董事,不但更懂得他们“客户”的需求,还能证明他们服务的独特之处。倒不是说,孩子向“父母银行”借钱不用还。他们也还,但不是用钱还,而是用“爱”还。只要孩子用充满爱的眼神看着父母,说上一句“谢谢”,“父母银行”的账就神奇地平了,不可思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世界上所有大银行都无法企及“父母银行”的原因了吧。普通客户是无法随便走进一家银行,真心说句“谢谢”就能销账的。
  另外,比起“父母银行”提供的服务,挑剔的真实世界的银行逊色多了。前者有自动提款机服务(“老爸,我要点儿钱。”)、自动提款机外加司机服务(“老爸,我要点钱,你能顺便送我去车站吗?”),还有保安加自动提款机服务(“爸,我好像听见外面有什么动静,明天上午我要用点儿钱。”)。
  奇怪的是,父母最初不是开“银行”的,而是“经营旅馆”的,为孩子提供免费食宿和免费洗衣服务,当然也会借汽车给孩子。但很快地,单向“银行账户”也开立了。你从来没听说过单向“银行账户”吧。那是因为你仍然和真实世界的银行打交道。单向“银行账户”是指去“父母银行”取钱。钱从“银行”只出不进,所以是单向。
  你真的必须得有这么一个“账户”。笔者自己就身处单向“银行账户”这个市场里,这样的“账户”在家庭之外可是难找极了。
  所有这些都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会有“父母银行”?正确的答案是:它的存在是为了在孩子脱离父母、完全独立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但笔者认为,这个原因根本站不住脚。“父母银行”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子女客户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出于父母的自身利益。父母开立这种“银行”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如果没有“父母银行”,子女客户将和家庭越走越远,父母会被认为不重要了。另一方面,这是家长的一种“政治手腕”:你给孩子越多的财务支持,你就越是好家长。不过这两种解释都没有特别好地反映“父母银行”两位联合董事的真正动机。
  [译自《澳大利亚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