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生活一瞥
2011-12-29吴晓光
海外文摘 2011年3期
每当人们问我移居美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总是非常自豪地告诉他们:“其中之一,就是又得了一个宝贝儿子。”伴随这小美国佬长大还真不容易,不过也让我有机会充分了解了美国小学的生活。
小孩子做错事怎么办?
记得我小儿子5岁时,有一次,他的书包里装回一张纸,是老师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报告的题目是《想一想》,下面有两个格是老师要求学生写的内容。左边的格上写着“这是我选择做的”,格内是小儿子按老师的要求写的“我今天因为生气,捅了迪兰。”右面的格上写着“这将是我今后做的好的选择”,格内是小儿子按老师的要求写的“下次我生气时,我会告诉迪兰。”然后要求家长签字。
刚看到这种报告时,我觉得挺好笑。但仔细一想,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西文化差异的事例。按照中国的教育,家长会直接告诉或者命令孩子,你这样做不对,下次不要这样做。可是西方的教育却教导孩子下次要“做好的选择”。
西方文化的根本是基督教文化。《圣经》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人生来具有选择的权利,所谓“自由意志”,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一件事情做得是否正确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小孩子可以选择不尊重别人,即打架;也可以选择尊重别人,同他人友好相处。其结果是不同的。第一个选择的结果是自己也不被别人尊重。第二个选择的结果是彼此互相尊重,共享快乐。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自己要为自己所做的选择承受后果。这样就给小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让他们从小学习做好的选择,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靠父母的高压式的命令,使孩子产生悖逆心理。
调皮生不等于双差生
一天,我收到小儿子校长的一封信。“这调皮鬼又给我惹什么事了?”我心里嘀咕着,迫不及待地将信拆开,校长的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家长,
恭喜!您的孩子将于26日在2号教室获本月优秀学生奖,请同贵子一起于上午和老师会面。
如果您愿意,很欢迎您为贵子拍照,但是请不要带鲜花、气球等。您的出席对贵子来说意义特殊。我们没有将此获奖之事告诉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