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弄潮儿
2011-12-29塞西尔.加比佐/文陈晓洁/译
海外文摘 2011年3期
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认识他们的面孔,然而他们却主宰着网络,影响着你的生活。
“丝芙兰的美甲店简直糟透了!”知名女性论坛上一句短短的评价就足以让美容大亨丝芙兰心惊胆战。就像惨遭一次不幸的经历一样,花钱买罪受,怎能不让人恼火?谁不想上来骂两句以宣泄怒气呢?网络不但为人们提供了这种渠道,还可以助长“复仇”的气焰。这下丝芙兰的老总急了,怎么办呢?干脆威逼利诱封堵消息吧!但对手却是一个决心戳破女性杂志“虚假宣传”的女斗士。无奈之下,负责人只好亲自给这位女顾客写一封道歉信,并承诺解决好问题。
一天,大卫(网名)发现,一只普通的圆珠笔芯就能打开家里的可利泰锁。在向售后部门投诉却迟迟得不到答复后,他便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以揭露可利泰锁的种种缺陷。看到视频的人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了自家的可利泰锁。大卫的这段视频被广泛地传播开来,连续10日高居排行榜首位,锁业巨人可利泰损失惨重,不得不召回价值1000万美元的问题锁。
现如今,大品牌也开始像政客们一样既惧怕网络的力量又极力拉拢网络新星以更好地为己所用,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成为网民心中的精神领袖。就拿法国网络红人科本来说,他以每日5万点击量的优势,位居全法国微博和博客博主榜首。“如果我向人们推荐一个产品,他们肯定会对其给予更多的考虑,但如果推荐错了,他们自然也会埋怨我!”科本说。
网络领航人
网络之星,是根据每天网民的投票情况不断更换的,这就是网络法则。纵观每日博客之星和转载率最高的10大微博博主,无一不是互联网的弄潮人,在大多数法国人还不知道何谓Twitter、何谓Facebook时,他们就已经开始玩转博客了。随着博客慢慢深入人心,这些弄潮儿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网络中的领航人。其中大部分领航人像狂热又固执的收藏家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平淡无奇,但在网络上却一呼百应。
拥有百万读者的罗曼·科林25岁时把自己的博客改装成一家虚拟艺术品商店,取名福比兹。福比兹每月都能吸引1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浏览者,他们在店里争相租借自己钟意的艺术品图片,再通过Twitter和电邮传递给各处好友,以至于在日本都能看到福比兹的标志。
网络的荣耀属于最优秀的创作者:谁把素材组织得最好,谁掌有第一手资讯,谁拥有最漂亮的图片,谁制作了最搞笑的视频……谁就是明星!
拿法国人让·吕克·雷蒙来说,他的博文受到将近21.3万网友的持续关注。这位新兴媒体咨询师每天都要从网上选出一篇本行业的相关文章贴在博客里,并附上自己的评论和经营策略。如今,让·吕克·雷蒙已经成为法国Twitter的领军人物之一,引得不少网络专家纷纷效仿。
网络记者文森特·吉拉德凭借140字的(Twitter的最高字数限制)尖锐博文声名鹊起。他经常用微博发布一些早已淹没在资讯深处却十分值得关注的文章链接。因为拥有数以万计的读者,文森特·吉拉德的评论就如同被撞响的钟,回声围绕着声源向外无限传播,这就是网络信息传递模式。
美食博客同样不容小觑。2005年,44岁的妈妈安娜创建了自己的第一个美食博客,由于当时专门的饮食类博客还十分罕见,所以安娜的博客一出现就受到网友们的广泛关注。用安娜的话来说,在博客上发现美食、推荐美食就像挖矿一样,时时有惊喜。2006年,安娜把博客更名为“母与子”,专门从营养学角度来设计每日家庭食谱,使她的博客在当年即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博客”。现在,只要是安娜推荐的餐厅,那家餐厅就肯定火。
在医疗健康领域,网络的参考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西莫医生的网站月均浏览量是3200万,网友们既可以在网站上咨询到最普通的病症,也能寻找到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聆听者,那些平日难以启齿的病痛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倾诉。据调查,有64%的法国人曾在此网站上查阅过有关健康方面的信息,所以西莫医生网反倒成了法国最热门的医生。
医生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拿着从网上咨询到的药单来看病,实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巨大的商业作用
和健康网站的咨询作用不同,时尚博客有着翻云覆雨之功效。“时尚美容类博客拥有最多的读者,影响力甚大。”企业网络宣传顾问艾丽·索尔特为时尚博客的地位提供了有力证据。艾丽·索尔特专门从网上发掘那些大品牌的拥护者,比如攒一年钱买一块爱马仕方巾的女顾客,她们虽然不是VIP客户,但却是品牌的最佳宣传者。被选中的女博主们会体验到大品牌无微不至的关怀:参观生产线,与设计师座谈……贴心的服务怎能不让粉丝们在自己的博客上大加赞扬呢!
企业最怕看到的就是google把自己的名字和“骗子、吹牛、劣货”这些字眼放在一起。试想,企业精心打造了一条广告,可消费者一搜索得到的却是一整页负面的评价,怎让人不觉得糟糕透顶?
新科技时代,博客上的意见哪怕仅有2000人采纳,其影响也是巨大的,因为那些话语会被永久地记载在网上,纳入搜索引擎的查找范围。品牌好不好不再是厂商说了算,而是google说了算!
网络像是在透明中运转的大脑,激情、忧虑、愤怒在脑中酝酿,博客就是群体情感的集中爆发。博主们站在十字路口,看着自己发布的信息被接受或遭驳斥。博客一般不参与政治选举,因而网络在政治领域的影响相对较弱。但实际上,无论是政治还是其他,网上的舆论只是让人们原有的想法更加坚固。只有存在需求,特定的博客和网站才能发展。假如你想买某样东西,那你一定能在网络上搜到购买建议,假如你犹豫了,你同样能在网上搜到1万条不买的理由。说到底,人们在网上寻找的实际是一个“和自己想法一致,却比自己更善于表达的人”。
[译自法国《费加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