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不再流行
2011-12-29艾伦.丹尼尔/文杜梦尧/译
海外文摘 2011年3期
当看到上百万欧元时,为什么会感到很幸福呢?“就是感觉很幸福!”19岁的德国流行音乐新星莱娜·迈尔·兰德鲁特在德国某著名访谈节目中坦率地说,似乎不想在这个节目上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为什么会这样?她明白没必要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掩饰只会让她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实际上我的胸部并没有看起来这么大。”她惊讶地指着自己的低胸照片说。莱娜能够将粉丝和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分得很清楚。“现实生活中我只有三四个好朋友。”她明白自己的生活不可能一直处于疯狂状态,更多的时候是平淡的。
海纳·卡尔姆特看起来并不年轻,他已经61岁了。但是卡尔姆特还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广告代言人,代言了牛奶、电子游戏等很多产品。最近他还在一个广告中取代了从脚趾到嘴唇都修饰完美的超级名模海蒂·克拉姆。
完美本身已经不再流行,真实的个性更受欢迎。这不仅仅是在德国,更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几星期前,《纽约时报》报道说,比起形象完美的美国演员,好莱坞制片商现在越来越青睐欧洲保持自然本性的演员。
完美的吸引力在哪儿?在电视上、在商业宣传中,还是在爱情中?哲学家、临床医师马提亚斯·荣说:“完美没有任何吸引力。我们都有对真实性的渴望,要勇于寻找你人生中最令人兴奋的东西——自我。”不加掩饰的自我是荣的人生信条。他的座右铭是:如果有人满足了外界所有的期待,那他不仅伤害了自己的本性,还伤害了周围的人,他会变得毫无吸引力可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诚实。我们讨厌装模作样的讲话、刻板的造型以及虚伪。”荣说,“真实是人生最大的要求。我要活出自我,有自己的价值观,即使我因此受伤,并忍受孤独。”
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社会,人们随时面临失败的威胁,于是大家表面上都变得很谦逊。表达不同意见也许不讨人喜欢,但这很重要。始终彬彬有礼会损害真诚的人际交往,而真诚的人际交往恰恰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夫妻之间空洞的有如演戏般的交流会导致婚姻破裂,而同样,一个只靠包装、无法向人们展现真实自己的政治家也不会受到欢迎。
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人们对真实的向往。人们更喜欢比较有棱角的政客,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将“古腾贝格效应”作为一条定义。古腾贝格是德国一位不寻常的政客,作为联邦官员,他的穿衣风格如流行歌星一般。然而,他却越来越受欢迎。关于“欧宝补助金”的问题也是他任经济部长时在游行的工人面前提出的。任国防部长时,他主张停止义务兵役制。现在他就联邦国防军军费及驻外问题提出了意见,而前德国总统霍斯特·科勒也因此辞职。关于古腾贝格,德国人的意见也展现出了少有的一致,他们认为,古腾贝格不仅有个性,还有着独特的魅力。性格培训师莫妮卡认为,只有真实性才能产生说服力和人格魅力。古腾贝格受到的不同寻常的爱戴,来自于他内在的自信。他没有必要以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来证明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从事人类行为动机研究的心理学家所取得的成果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自我同一性”理论: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需求,便越有自己的个性。在寻找真实自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依托于性格培训师。但是马提亚斯·荣对此持批判态度,他说:“训练只是磨去了棱角,剔除了人们身上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的缺点。”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当说方言的人练熟了非常标准的高地德语之后,反而不那么讨人喜欢了。
性格培训师们声称,他们会促进培训对象个性的发展。而看到他们培训结果的人,对此表示怀疑。虽然专业设计的发型和服装会对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公众形象有所改善,但她现在的言论和举止已经程式化。她出现在媒体时,手总会像个小帐篷一样放在身前,而在发表长篇大论时双手互相压在一起的动作犹如传教士一般。
费尽心机地讨人喜欢会让人觉得非常疲惫。为什么现代人总是缺乏勇气去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
社会上竞争的氛围以及对于被拒绝的恐惧是导致这种“圆滑自我”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坚持己见而又不被理解,会受到社会的孤立。在忍受这样孤独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成功的人,便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从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盗来火种送给人类的天神)以及幸运的鲁克(法国电视动画片中的游侠牛仔)身上我们能够看出:个性太强会导致他们一开始被孤立,但是随后会受到所有人的爱戴。
[译自德国《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