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欧洲的救世主
2011-12-29叶莲娜.吉格穆特/文郭丽姝/译
海外文摘 2011年3期
欧洲经济正在期待一位救世主,确切地说,人们相信他已经来到,只不过得等他长大,他有一张高尚纯洁的面孔——这位救世主指的是孩子,而且是那些有才华的孩子。最近,来自47个国家的大约300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欧洲理事会高端人才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欧洲对聪明孩子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倒不是因为哪个人突然被儿童的才华所感动,而是因为不得不这样做。“天才儿童将重塑我们的经济”,这是大会的响亮标语,这次大会旨在讨论神童能给“死气沉沉的经济”带来什么。换句话说,欧洲正在寻找未来10年点燃经济之火的人。
与众不同
比起死气沉沉的经济,欧洲人更担心毫无起色的人口出生率。德国是欧盟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8.3‰),英国和法国稍高些(分别是12.9‰和13‰)。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欧洲大陆的劳动力将丧失殆尽。如果在数量上无法取胜,那么是否可以考虑提高“人口原材料”的质量?这么做有点过分,不过却合乎逻辑。天才儿童在总人口中数量稀少,只占2%到7%。2005年出生的德国人当中约有1.2万个神童,英国的比例差不多,法国则有1.5万名。专家分析后认为,如果这些“黄金储备”被及时发现、妥善保存并以适当方式培养,他们将补偿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的不足——一个聪明人创造出的智力产品可以替代12个中等水平劳动力。
这些观点相当使人信服,以致欧洲各国纷纷投资为天才儿童打造“成长温室”。瑞典教育部长提议为高智商学生开设特殊班级,这个消息对大多数瑞典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Jante Law(詹代法则,斯堪的纳维亚社群中对个人的一种看法,特点是否定个人的成就)一直在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教育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不成文的规定拒绝将任何人排除在外,所有人都得齐头并进。而现在,如果瑞典立法者支持教育部长倡议的话,那么从2012年秋天开始,高年级天才学生就可以到专门的班级学习。西班牙已经为天才少年设计了新的教育模式,允许他们按照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计划完成学校课程。德国开办了天才中学,柏林Anna-Lindh-Schule学校有约80名“欧洲经济希望之星”。孩子们来到这里的原因五花八门,米哈埃尔的妈妈不知道把儿子送到哪所学校去,这名10岁男孩解题不费吹灰之力,智商超过14岁孩子。然而普通学校的教师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坚持让这位年轻数学家跟同龄人一起逐级学习。米哈埃尔觉得上课没意思,教师们却对他的感受不予理睬。“我恨学校,我很孤独,我要上大学。”米哈埃尔抱怨道。后来,他升入中学,这里的教学方案很特殊,最有潜力的学生们组成专家小组,每周给低年级的学生们讲一次课,他们有的在数学方面见长,有的具备大学阶段核物理学或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在捷克,未来的智力精英们在布拉格八年制学校Budyanka学习。进入该校的学生需要通过智商测试(IQ不低于130)并与心理学家谈话,弄清楚学生的入学动机。“我们希望大学毕业生来校工作,最好是男性,因为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13-19岁男孩。”该校教导主任马尔谢拉·法特罗娃说,“我们跟布拉格查理大学签定了合作协议,如果我校哪名学生对物理学特别感兴趣,他就可以直接跟大学里的导师一起工作,使用他们的实验室,体会成为一名科技团体成员的感受。”该中学毕业生全部升入最好的大学,包括剑桥、牛津、海德堡大学。Budyanka的学生无需用成功来激励,他们就是为成功而生的。
单有才华还不够
约翰·弗里曼教授——儿童心理学家兼欧洲高端人才理事会创始人——用了35年时间试图引起人们对那些比同龄人更卓越的孩子的注意,不过他的努力在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以前有种无稽之谈,认为天才儿童是一类不幸的人,与社会不协调,”约翰说,“很久以来,我一直想让社会相信,天才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现在英国政府已经考虑将每所学校的明星学生挑选出来。儿童的天赋是一种潜力,能让他在成年时取得很高的成就,为了使这些隐蔽资源对社会有用,需要对天才儿童加以挖掘,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然而美国的詹姆·特伊洛尔教授却提醒说:“天赋并不是成功的保证,欧洲寄希望于天才一代,这当然值得称赞,但到头来可别空欢喜一场!”在某个美好的日子,天才儿童将面临激烈竞争,比如进入哈佛或牛津之后,他们将会明白,光靠天赋才华还不够,还要适应艰苦的学习。“不要认为我否定天才,”詹姆说,“我只想给父母们一个忠告:将‘天赋’和‘潜力’这些字眼从个人词典中抹去。今天的天才倘若能将优势发挥到底,那时才能说社会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在俄罗斯,天才儿童早已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目的跟欧洲人一样,就是要为国家打造未来的智力精英。在俄联邦“天才儿童”制度下,很多地区实施了针对天才少年的教学计划,拨款总额已达19亿卢布。2011年俄罗斯将形成天才少年信息资料库。
今天,人们将赌注压在天才儿童身上的意图十分明显。未来经济与其说需要新型劳动力,不如说更需要新的就业岗位,这将有赖于新型商机的创造而不是传统产业的扩展。经济问题的原因不在于人员匮乏,而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即缺乏新思维。正因如此,开拓新思想、创造新产品构成了天才计划的主要筹码。当今人类的综合知识储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人类的知识储量在10年内翻了一倍,80年代在5年内翻了一倍,90年代末,知识储量几乎每年都在翻倍。今天,智力成果已经成为经济的主要部门,明天,世界的主角是那些聪明的孩子,他们将别出心裁、打破常规,把飘摇的经济状态转变成稳定的发展趋势,这还真需要非同一般的能力。
家有神童
对父母来说,判断孩子是否智力超常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有专家介入。俄罗斯教育发展中心神经心理学家塔吉扬娜·穆哈建议家长关注以下几个因素,以确定家中是否有个神童。
极高的认知能力。天才儿童生来好奇心强,喜欢追求新知识,在学识方面大大超过同龄人。
专注于事物。天才儿童能连续几小时解题、研究植物、读书,这说明他的确对那些事物感兴趣。儿童的特殊心理决定他们一般很难长久地专注于某件事。
记忆力好。天才儿童不只机械地记忆信息,他们能广泛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他们抽象思维发达,很容易将新信息进行归类并加以分析。
发育超前。天才儿童通常比同龄人说话早,读写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译自俄罗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