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小火车
2011-12-29向思宇
北京文学 2011年7期
一
脚下的这条沟叫黄荆沟。从地图上看去,四周环绕的丘陵将黄荆沟形成一个狭长的沟壑,满山遍布的灌木类植物———黄荆,在夏季开花的时候,铺天盖地的紫色把这条沟装点得格外美丽,这条沟因此得名“黄荆沟”。表面看,黄荆沟的出名是因为遍布满山的黄荆,实际上并不是。那是什么呢?是这条沟里曾经一趟又一趟地来回行驶过的世界上最早的蒸汽小火车。你想啊,在一条仅7公里多的沟里成天轰隆隆地来回驶过一趟又一趟的蒸汽小火车,那会是一种什么情景?那光景不说是惊天动地,也得是惊山动沟吧?可不是么,烧煤的蒸汽小火车在狭窄的山沟里轰隆隆驶过来,又轰隆隆驶过去,沉睡的山峰被吵醒,周围的沟沟坎坎还不跟着叽叽喳喳起来?
二
黄荆沟的喧嚣是因为轰隆隆行驶的小火车,小火车的繁忙则是因为这儿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黄荆沟煤矿,也叫威远煤矿。今天在黄荆沟行走,当年蒸汽小火车行驶时发出的轰闹声仍旧依稀可闻,由此带来的喧嚣与繁华便如过电影一样,一一在眼前显现出来。
地处偏远的四川威远县黄荆沟由于地质构造作用,绵延的山体下蕴藏了丰富的煤层。1910年(清宣统二年),最早发现黄荆沟出产优质煤的英国人带着煤矿开采技术来到了黄荆沟。是年,英国人开始在这儿架井开采。煤炭开采出来了,就得往外运。那个时候,运送煤炭靠人背肩扛,牛拉马驮。路线主要为两条,一条运往自贡,一条运往资中。那年头不通公路,去自贡,到资中都只有走石板路和田埂路。先说去自贡,煤炭用人力板车拉出黄荆沟,走浦子湾,沿着资中的宋家镇、高寺场,过威远到自贡,路程约30多公里。去资中呢,有10华里左右。
与去自贡的路程比,到资中的路短了许多,却更有看点,看点就是杉树坳通往资中那条长达10华里的石板路。位于黄荆沟地势最高的杉树坳是沟里的一个隘口,也是通往资中的唯一通道。那时候的杉树坳相当于一个场镇,不,比一般场镇丰富得多,可以说威远县城有的东西杉树坳这儿都有,商店、饭店、客栈、烟馆、赌馆,等等,一应俱全。换句话说,黄荆沟在出产优质煤的同时,便出产了这些饭店呀,客栈呀,赌馆什么的。人饿了可以在坳上吃饭,累了可以歇息,牲口可以添加草料。人和牲口精气神足了,踏踩在石板路上便特别有劲,吭哧、吭哧,一步一个夯实,一夯实一个脚印。年深久了,这石板路中间便形成一条凹槽。当然,石板路踩出凹槽是多年以后的事。眼下你就看吧,从杉树坳往资中去,10里地的石板路整个被一个“煤”字铺满了!喏,弯弯的山道上,人背的,牛拉的,马驮的,全都是煤,好一个煤字了得!红墙绿瓦从杉树林中显现出来,与弯弯山道上牛拉马驮,人拉肩扛的繁忙身影相互映衬,那光景煞是好看。这还不算,还要灯火通明,而且是持续24个小时的灯火通明。灯火通明映照下,弯弯的杉树坳的石板路上源源不断地行走着驮送“乌金”的人流、牛群和马帮,其光亮胜于北京的长安街,成都的春熙路吧?要说,长安街也好,春熙路也罢,平常间还不至于持续24小时灯火通明吧?可杉树坳就24小时灯火通明了!
灯火通明的杉树坳的热闹是厚重的,厚重来自两条源源不断接纳外运煤炭的线路。自贡,以盛产井盐闻名于世的中国内地早期的工业城市,井盐要熬煮,熬煮得靠大量的煤炭作燃料,这样,与自贡毗邻的黄荆沟煤矿便成为最便捷的供给渠道。运往资中的煤炭呢,主要供给资中金李井镇的金家、李家两户大盐商。那个年代,虽是人背肩扛、牛拉马驮,但每天外运的煤炭仍以数十吨计。
1958年,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明显感受到灼热的年代。受此影响,地处偏远山区的黄荆沟煤矿,从河北石家庄动力机械厂购进10台小型蒸汽机车。往后,开始投资修建窄轨铁路。之后,一条长7公里多的窄轨铁路建成。从此,地处偏远的黄荆沟除了生产优质煤外,开始生产亢奋的小火车吼叫声。
三
黄荆沟开通小火车后,杉树坳便不再热闹。先是建成的成(都)渝(重庆)公路将杉树坳驱赶出了热闹。再往后,建成的白马庙水库又将本来就遭遇冷落的杉树坳的冷落推到了极致———杉树坳的石板路,连同先前建在杉树坳的商店啦、饭店啦、客栈什么的,统统被水库淹没得没了踪影。
杉树坳渐行渐远了,黄荆沟却比先前更喧嚣繁忙了,喧嚣繁忙皆是因了小火车。
小火车来到黄荆沟,整条沟都为此沸腾了。好长一段时间内,黄荆沟人谈论最多的就是小火车。啧啧,这怪怪的铁家伙,不吃草料,不嚼包谷,只吃煤,却能拉那么重的货物,听说要拉十来吨煤呢!才不止呢!说这话的人声音宏亮,我一节节地数了车皮,有整整20节呢,听说一节车皮就能拉6吨煤,你算算,20节车皮能拉多少吨煤?120吨!
后来,随着出煤量的增加,货车车皮由先前的20节增加到了20多节,10台小火车全部投入拉煤。一台小火车拉120吨煤,10台呢,该拉成百上千吨了。
一大早,蒸汽小火车驶出车站,迎着初升的太阳,以15公里的时速,哼唱着“哐啷哐啷”的进行曲,行驶在黄荆沟开往泥河的征途上。在泥河卸了煤,返回黄荆沟;再装了煤,驶往泥河;再卸煤再返回,每天如此往返行驶4至6趟。一台小火车跑4至6趟,10台小火车该跑多少趟?40至60趟!
除了拉煤,还拉旅客。那个时候,从黄荆沟去泥河分厂上班的人很多,汽车又少,于是就在货车厢后面挂了5节客车厢和4节平板杂货车厢。乘客多时,平板杂货车装货物,也装挑了蔬菜去泥河卖的黄荆沟附近的农民。蔬菜筐啦,背兜、篓筐什么的,把个平板车厢堆放得满满当当。
车票一角钱,黄荆沟上车就卖票。半小时路程,车到泥河,票还没卖完,站已经到了。“算喽算喽,下次买吧。”售票的老工人说。尽管有五六个老工人(一人负责一节车厢)卖票,下次照样会有来不及买票的。没法子,谁叫有那么多人赶小火车呢。再说了,乘坐小火车的多数是熟人,不是矿上职工,也是职工的亲戚,或者子女。至少也是附近看着眼熟的村民。一句话,都是黄荆沟的人。
我坐上小火车是在它开通以后第二年的暑假。小学二年级,我从矿小学转到县城读书。暑假回黄荆沟,找母亲要上一角钱,约上两三个小伙伴,跳上黄荆沟开往泥河的小火车。通常情况下,这买车票的钱都能省下,最后用来买了吃的,酱大头菜啦,卤豆腐干什么的。小孩坐火车并不固定在一个座位,而是在几节车厢里跑来跑去,跑得差不多时,泥河就到了。再说了,卖票的老师傅往往也不叫我们这些小屁孩儿买票。
除了假期从县城回来坐一趟小火车,每年过年是一定要坐的。要过年了,被大人带上,坐了小火车去泥河赶集,购买年货。
“弯道喽———”司机看着前面的弯道大声说。
“没有人!”一旁的司炉眼睛专注地盯着前方弯道处,应道。
“呜———”火车发出一声欢畅的长鸣,车轮碾着窄窄的轨道轰隆隆地驶了过去。
窄窄的山沟里,并不宽敞的小火车迎面驶来,犹如一座大山朝着你压上来,一瞬间让人窒息。就闭眼睛,用双手食指插进耳朵,减少小火车吼叫带来的高分贝噪音。与此同时,脚下的路基在剧烈晃动,强劲的疾风呼地腾空而起,顺便将残存在路基边、山沟旁的纸屑、瓜果皮类杂物卷向空中。火车过去,车下的人便被淹没在硕大一团温暖的白气之中。
早年驾驶小火车的司机肖先果,颇为得意地给我讲述起当年小火车在狭长的沟里往来穿行的盛况。他说他上车那会儿可是“三新”,铁路新,火车新,师傅新。那年头的黄荆沟煤矿红火得很哩,日产煤达3000吨,年产达上百万吨。这么多的煤不使劲拉,能拉得过来吗?刚开始,黄荆沟煤矿有6台蒸汽小火车在跑,后来增加到10台。这种情况前后长达46年耶,嗨!
四
小火车的高昂的轰鸣声不止响彻在黄荆沟里,还传到了威远县城,不,远不止威远县城,在四川省内外都声名显赫呢。“没有小火车运送的优质煤,四川的火车就翻不过秦岭,重庆的钢铁厂就炼不成钢。”黄荆沟人说。这绝不是自夸,这是笃定的事实。鼎盛时期的黄荆沟煤矿,总设计能力达到60万吨/年,60年代初创下98.8万吨/年的历史最高水平,是四川省四大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