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语言表达的训
2011-12-29林赛荷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根据数学的三大特点,小学数学语言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然而经过调查发现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缺乏准确性、简练性及条理性。例如,“小红每分钟跳绳80下,小刚3分钟跳270下____?”经过统计,学生在补充问题时,有21%的学生将问题补充为“小红和小刚一共跳了多少下?”有34%的学生补充为“小刚比小红多跳了多少下?”或“小红比小刚少跳多少下?”基于以上原因,可设想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想“说”、敢“说”;当学生已理解知识,但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来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确实得到一定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意识强了,学生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学习应用题时,学生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解题程序,并能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大胆质疑,向全班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想“说”、敢“说”,将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教师可以演示教具、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精彩的发言人人欣赏,而对那些不理解老师意图的发言是批评还是不予理睬?其实这样的发言充分暴露出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只有根据学生错误的信息表达,才能更好地找准学生思维的起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进而使学生敢“说”、想“说”。总之,多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其敢说、想说,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树立其学习数学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抓“扩展”与“压缩”WPcV15YzxHlQDorEkTqcKOf7XwAhcasRxasudDCXGmU=的训练。所谓“压缩”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讲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再变为文字题叙述出来。例如,我讲一道应用题“李庄去年植树15万棵,今年植树比去年的2倍多3万棵,今年植树多少万棵?”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去年植树15万棵看做一倍数,求今年植树多少万棵,也就是求去年植树数的2倍多3万棵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比15的2倍多3的数是多少。所谓“扩展”,即把简单的式子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如把上题再反过来的训练。开始我让学生模仿练习,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应用题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要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往往掩盖了学生思维的完整过程,是不全面的。只有让学生大胆地说,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显现出学生思维的过程。在本学期第四单元教学完后,为给下个单元的教学做好铺垫,我讲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4人,比四年级少16人,五年级参加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5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桌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说到求四年级人数易犯哪些错误时,我又提出,遇到类似“比四年级少16人”,这样的语句叙述时,应如何理解才可避免错误?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家都能说出:首先要弄清谁比四年级少16人,四年级比三年级人数怎样。待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对其发言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敢说、想说,通过生活语言、书面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让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思考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