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011-12-29董世军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人们由意识准备转向付出行动,以至走向研究的前提条件。这对于在学习上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人们的认识力度还不够强的农村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笔者认为,在农村的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时,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这样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由于教学设备简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形成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现象,使个别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而打造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下面,分四点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
  一、以活动激兴趣,用兴趣催积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首先应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篇不同的课文,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听、说、读、写、做的五步训练法,力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多参与活动。如在学习一些文字兼美的名篇佳作时,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自解其一,从朗读中进而让学生去感悟、去品味、去积累妙语佳句,以达到通晓全篇的方式。也可通过和孩子们一起把生动精彩的课文编成精彩的故事搬上舞台让学生自导自演,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可以把课堂带入生活,如在“爸爸带我去爬山”一文中,我会先带学生去爬山,让学生在活动中谈心得,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玩透”了课文,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致就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以体会悟收获,用收获加深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个性、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讲解教材,难免落入机械重复的俗套,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提不起兴趣。再加上农村由于教学条件差,信息闭塞,教师的知识面较窄,就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学生几乎都是来自农村,他们胆小怕事,基本的书写能力差,听的能力差,阅读能力差,表达能力差,从不敢在各种活动中出风头。为此,我就在课堂上实行课前五分钟参与各种活动,加强字词等基础知识听写,加强名篇名句背诵,让学生成立朗读小组、讲故事、自办黑板报等方式锻炼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自己还行,自己能行,从而走出一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三、以观察带兴趣,用兴趣培养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而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他们有得天独厚的童年生活环境,如牛背上的童年生活、河道里的嬉戏童年等趣味无穷的生活,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源泉,熟知生活,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我们农村的学生,由于阅读这一个阶段达不了标,大部分学生当教师让自己写一篇作文时,不知道从何下手,感到无话可说,觉得写文章是一种苦差事。为了能尽快地消除学生的这种顾虑,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通过细致地观察,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如当学生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我让学生去观察对农村学生来说比较熟悉的苹果树、梨树、杏树等,并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对一棵树的观察,可训练学生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由表及里,抓住其特点,不仅观察树,而且观察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对一间教室,可让学生从左到右,从中间到四周进行观察,特别要注意教室内部的陈设;对校园环境,可让学生从内到外进行观察;对自己熟悉的一位老师,可观察老师走进教室、登上讲台、打开课本、开始讲课等一系列动作进行观察;对简单的事物,如自己的一个文具盒,可通过引导学生培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良好观察习惯,然后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为了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多次提醒并引导学生多留意农村生活的独特之处,发现农村之美,认识并观察身边富于乡土特色的资源,让学生融入现实生活中去,感受大自然,寻求写作素材。如学校大事、班级趣闻等,为我所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利用好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
  四、以能力排困惑,用困惑养德操
  通过写文章让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虽有好多话要说但是写不出来,其原因就是自己平时读的东西太少。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心得、办学习园地、手抄报等,让学生在读中写,写中读。让学生感觉到,读的文章多了才有话可写,学生拥有了广泛的阅读兴趣,具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多读、多练的风格,从而热爱写作、热爱语文,进而从语文中走向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德、能全面发展的品性,这缘何不是每个人一生的所求呢?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尤其如此,为了很好的感染学生,我们要转变观念,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语文走向生活,建设生活,享受生活,为更好地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之中,我也深知,农村的教育是一个需要很多有为人慢慢地积累,慢慢地研究,才能改其根本的大问题,语文和生活的双互动才是真关键。
  (通渭县义岗川镇八井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