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问

2011-12-29柳建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科学老师要想上好一堂科学课,课堂问题的设计和高效的实施很重要。随着课堂问题质量的提高,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巧妙的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还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师要想成功地上好一堂科学课,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地设计问题,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高效地实施课堂提问。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动机和态度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如果只是由于某个学生不听话,就想通过提问给其难堪,这是不正确的提问动机,将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蔼可亲的态度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润滑剂,它是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的基础。
  二、精心备课,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营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但在课堂上,有时在提问以后学生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精心设计好问题。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要设计好问题的广度和难度
  课堂提问要面向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又要做到难易适度、繁简得当。提问的难度要控制在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的水平上。有位老师在以氯化钠为例引入“电离”时,直接问道“食盐为什么会在水里溶解?”想以此问题进而说明氯化钠在水中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但是这样的问题过于空泛,学生不知从哪个方面去思考。如果以图片的形式展示NaCl在水中溶解的微观模型图,再设计问题“从图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引导学生总结,这样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 要设计好问题的梯度
  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电生磁”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它受到什么作用?”“用一块磁体接近小磁针时,也会使小磁针偏转,那么令小磁针偏转的力来自于哪里?”有了前面两个问题作为铺垫,可追问“是什么使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总结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的磁场使小磁针偏转”的结论了。
  3. 要设计好问题的精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有启发性。例如,在“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1课时的教学中,可以围绕“磁体、磁性、磁极”等相关概念,设计“吸铁石只能吸铁吗?”“一块吸铁石上各部位磁性都一样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设计实验并验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提问时机选择准确与否,对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中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1. 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求知欲。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内容,在课前、课中、课后设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求知状态。在教学“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时,可让学生阅读前苏联1971年“联盟号”漏气,宇航员因体液沸腾而死的资料,然后问“为什么会因体液沸腾而死呢?”“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存在着什么关系呢?”,然后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生会产生疑问“宇航员为什么会死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2. 提问于学生的认知矛盾处
  当学生课堂上的发现和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时是教师提问的有利时机,这时的学生有把问题搞清楚的强烈欲望,教师的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讲到警戒色与保护色的时候,在学生观看录像之后,可追问:“老虎身上的颜色是保护色还是警戒色?”学生根据原有的认知水平:老虎还怕谁呀!“当然是警戒色!”老师再问:“老虎希望被其他动物发现吗?”通过这样的追问,使学生与原有的知识发生冲突,等他们解决了认知冲突,他们的各种水平也就上了一个台阶,比老师们苦口婆心讲解的效果要好很多。
  3. 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
  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及易错点。我在演示“双氧水(浓度较高)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实验时,学生说“冒气泡,还有白烟”。学生把白雾误认为白烟,平时学生也常混淆。所以这个时候我抓住机会提问:“冒出的是白烟吗?我们说过什么是烟?这个反应中生成氧气和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启示下,学生从已学知识“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和“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没有固体生成”中认识到实验中观察到的应是白雾而不是白烟,也强化了区别白雾和白烟这一知识点。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行为融合的桥梁,通过提问、应答将学生的思维纳入了教学轨道,教学意图得到了有效落实,并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乐清市南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