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1-12-29李毅艺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种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教育学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应精心规划,长期建设。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构建;网络;持之以恒;环境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它与以往的人为管理、制度管理不同,既没有人治的霸道,也没有法治的强硬,更多则体现了一种软约束和人性化的关怀,它是新时代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班主任建设的主要内容。
去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级,一学年下来,班风好、学风正,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烈。现就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谈几点做法,供同行们参考,同时也希望同行们给予指导。
一、让学生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要引导班级学生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因为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规划,是班集体教育引导每个成员的旗帜,是激励班级成员奋进的动力。
要引导学生的交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待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在一些集体活动中能发扬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精神。
要注重引导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培养,从生活中的小事去发现,把生活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开展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塑造班级形象
重在塑造班级形象、营造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为班级确定共同的、健康的奋斗目标,形成班训以激励全班同学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本届高一级学生我接手后与学生共同商量确定了我们班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即“立足新起点,创造新辉煌”“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建立班级图书角(资源共享)。班中每个成员(包括班主任)从家中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经班主任筛选放入图书角,平时有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同学的借阅,图书角中的书籍定期更换。
开辟荣誉栏。荣誉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激励,是教育学生奋发进取的动力。荣誉是大家争来的,代表辉煌的过去,但不能说明将来,应把每一次荣誉作为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然后向更高目标努力。本人现在带的班级,一开始就狠抓荣誉激励,在开学初军训会操比赛中荣获年级组第一名,班长捧着奖状贴在了我们开辟的荣誉栏里,以此激励学生,接着我们班又捧回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我们把班级在整个学期获得的奖状、奖牌在荣誉栏里张贴、悬挂整齐,自然会产生特别的美感,让每名学生受到鼓舞、激励。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群体,为达到目标而开展活动,都必须制定一定的行为准则。对于高一年级新生来说,规范的形成更为重要。
(1)进行学校传统教育。讲述学校的历史,介绍学校优秀毕业生的成长历程,这样让学生在对学校优良传统的感受中继承学校长期形成的不甘落后的精神。
(2)对班级规范的讲解。高中生活无论是作息时间,还是课堂要求、课余生活以及学习方式、班级管理模式等和初中有明显的不同。在高中生活开始之初,就给学生以明确的行为规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规范对于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利用课堂教学、班会、劳动等各种时机,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使班级学生遵守规范形成氛围,养成习惯。水到渠成后,我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利用班级板报进行宣传,使班级规范得到舆论力量的支持。
三、将网络文化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了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对如今的班级管理也带来了挑战和冲击。网络时代的班主任应充分了解网络的特点,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积极创新班级教育管理思路和方法,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将网络文化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是富有时代精神的创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与引导,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工具和宣传阵地。师生可通过网络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在班级管理系统和QQ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使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个性意识互动,创造性地营造班级文化,塑造班级形象,促进班级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展示学生个性特长,构建和谐班级,让班级学生在网络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当然班主任要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道德教育,减小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冲击,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四、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有文化意识,高度重视
文化是什么?文化意识是什么?认识不同其行动也各不相同。如果把班级文化仅仅看做是一些表层的东西,那么班级文化建设也只能是表面文章而已。只有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具有科学的文化观念,那么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科学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准则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应该是从表层文化到中层文化再到深层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想要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3. 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依靠全班的师生,当然也受到校园文化、社会风气等影响,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要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关键是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努力。而学生的努力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教师思想、行为的制约,尤其是班主任的业务水平、道德素养、处事的方式方法的影响,如果稍有不慎,则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另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感情培养,使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认同班级,融入班集体,真正把班级当作“家”来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情意。通过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关系越来越密切。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调动全方位的力量,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的全面参与。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总体氛围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会影响学生个体性格的养成。因此,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应精心规划,长期建设,使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早日成才。
(吴川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