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幼师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2011-12-29张树军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新课改提倡中学作文要“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要达到“打通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有创意地表达”这一具体目标,写作积累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之所在。本文探讨了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一、博观而约取,注重积累
  (1)敏于思——生活积累。“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而生活变为文章需要用心去感悟,要多听、多看、多思、多记,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从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材料除了广度外还要注重深度、新奇度和鲜活度,披沙拣金,宁缺毋滥。
  (2)明于辩——传媒积累。“群书万卷常暗诵”,有目的性的通过看书,看报纸、看电视,看网络,听广播等“道听途说”来获取传媒积累,同时又要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兼以理性的思考,挖掘出新意,贮存在记忆中以备写作之需。
  (3)善于控——灵感积累。古语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得之在俄顷”告诉我们灵感总是转瞬即逝,所以要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要马上记下来,这便是“积之在平日”。积累越多,灵感眷顾的机会也就越多。
  (4)博于学——技巧积累。有了好的写作素材后怎样把它准确、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就涉及写作技巧的问题。很多学生的作文是这样的:主题内容很好,就是或表达不清晰,或缺乏生动,要克服掉这些表达方式的缺点,为自己作文锦上添花需掌握一定的内容与形式上的技巧,比如学会恰当的结构处理,个性化语言的运用,适当修辞手法及叙事、抒情方式,等等。
  二、厚积而薄发,完善积累
  (1)分类、整理。可以建立“锦囊”——素材记录本。这个“锦囊”内容可以是名言名诗名文、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奇闻趣事,也可以是精辟独到的观点,典型、生动的事例。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涉及的素材,常常由几个素材合成,就像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所用的“综合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当需要“拼凑”文章时,“锦囊”将为你提供用之不竭的妙计。
  (2)阅读、借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本,展开外延,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写文章便有“源头活水”。阅读中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更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并且分析这些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活学活用,看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多记诵。
  三、练笔,修改
  清人唐彪道:“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说都是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的道理。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地记录在本子上,也可以写成日记、随笔等形式,动笔写作时才会胸有成竹,灵光四射,“文思泉涌”的创作境界自然水到渠成。
  修改是写作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要达到这一目标得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看词汇是否通顺,主题是否鲜明,结构是否紧凑,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学生的写作积累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重视平时的点滴积累才会“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积累既为写作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充实作文的内容又能打消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增强作文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幼师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