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2011-12-29史洪艳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摘要: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导入得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的内容。我们要精研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出新、出奇、出巧,具有创造性。
  关键词:导课;方法;兴趣;求知欲
  
  上一堂成功的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但是我认为如何提出课题、导入新课是首先要考虑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导入得法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的内容。教学导入环节是整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
  一、语文教学导课的特点
  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就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教学环节就顺了。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1. 语文教学导课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入课堂教学,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消耗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2. 语文教学导课要具简洁性
  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来说更短,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和时间赛跑,在最短的时间内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直接板书——浅水洼里的小鱼。
  师:相信同学们一定预习过了。现在捧起书,再认真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把圈出的生字读正确,读好后坐端正。
  这样的导入减少了无关的语句,现在许多教师,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很多教师喜欢作秀,这虽然看起来十分有噱头,但是却无端地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负担。
  二、语文教学导入的方法
  语文教材,特别是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和提高能力。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作好了铺垫。下面就如何做好课堂导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适合低段语文教学的导课方法
  1. 故事诱导法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低段教学中,故事诱导是很好的导课方法。
  2. 借助媒体,直观导课法
  采取直观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
  3. 游戏导课法
  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式导入方法,既可增加课堂趣味性,又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适合高段语文教学的导课方法
  1. 辩论式导课法
  让学生分别选择自己的立足点,以正方和反方互相辩论的方式导入新课。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高段并且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上为自己辩护。例如,教学《老师领进门》一文时可用辩论的方法导课。
  师:田老师说——这只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而“我”却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你赞同谁的意见?赞同田老师意见的做反方,赞同文中“我”的意见的做正方,咱们来辩论。这样,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还可使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 制疑导课法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3. 描绘人物性格导课法
  用描绘人物性格导入,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讲《布衣元帅》一文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徐向前元帅的资料,事先了解布衣元帅的性格和事迹,对学习《布衣元帅》很有帮助。
  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教学打下好的基础。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
  (阜宁县新沟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