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点滴体会
2011-12-29苏玉华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多媒体是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 音乐的魅力
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为了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开始,利用多媒体播一小段哀乐,问学生:听了有何感受?(难过、悲伤)师:你们知道吗?总理逝世的那天,举国悲哀,其悲壮如失去亲人,是什么原因使人民如此爱戴总理呢?
2. 画面再现情境
第九册《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文,我利用课件展示一个个特写镜头(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溪流、阴霾、云),使学生在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融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与作者产生共鸣,去感悟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引导学生理解想象“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和“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演示多媒体: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白菊一瓣一瓣地开放了;凤蝶在木叶间翩翩起舞,自由自在,看着看着,自己仿9cspd+ZWtJHg9aygB0ity/L8jQ1LCVGZoNOCNK8pFMQ=佛也成了一只凤蝶,在花丛中起舞,与伙伴说着悄悄话……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于美的画面中。
二、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逐步解决问题。9cspd+ZWtJHg9aygB0ity/L8jQ1LCVGZoNOCNK8pFMQ=
1. 影视课件的渲染
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一部分,为了突破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这个难点,特别是了解五壮士当时的心情及内心感受,我以课件出示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看完后,同学们心潮澎湃,我适时让他们说说,壮士们站在悬崖边上回头望时,会想些什么。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依恋;还有的说,我从他们的口号中体会到了他们对人民的热爱,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此时,雄壮的音乐声响起,我及时引导:“是呀,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孩子们神情庄重地举起了右手。
2. 动态图画的分解
课文《詹天佑》,文中詹天佑怎样在居庸关和八达岭“开凿隧道”,在青龙桥附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儿的,火车怎样沿着人字形线路上山,这些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具体方法和火车是怎样沿着人字形线路上山的。学生对詹天佑在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采取“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在很长的八达岭采取“中部凿井法”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火车怎样沿着“人字形线路”上山有了直观的印象。这样做既形象又生动,同时也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滦县马庄子学区沈官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