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2011-12-29董正一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摘要:古今中外的作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都是在作者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饱含着作者的自我思想。学生的作文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并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情感教学;重要性
作文,一提到这一课题,老师犯难,学生也犯难。在我们的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目前大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走进教室,往往在黑板上出示题目,简单地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按命题要求作文,不论是否具有生活实际,是否有话可说,提供些材料,给上一篇例文,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卷,结果总是那么一些同学,双眉紧锁,抓耳挠腮,迟迟不能下笔。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厌烦情绪,把写作看做是一种负担。问题的症结何在?我以为是我们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忽略了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出了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而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所说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更是道出了情感来自于对事物的真切体验,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则依赖于对事物的真情实感,就是现代心理学也为我们证实了个体心理的主观因素在作文这个连续动态的复杂心理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并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呢?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阅读激发情感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读与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也就是说阅读是写作文的基础。学生学习的课文,实际上对学生的作文起着“导向”的作用。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我利用课余时间从不同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挑选各类课文,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对负有保家卫国重任的共和国卫士肃然起敬;《背影》中深沉的父子之情让学生为之动容等。学生阅读后,我利用自习时间和学生谈他们对这些课文的看法、体会以及从中学到的道理,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去阅读大量的文章,养成阅读的习惯。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生活是最大、最丰富的课堂。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我组织学生去滦河边春游。在出游前,我告诉学生应该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春游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这次活动写一篇作文,结果学生写出“美丽的滦河”“美丽的家乡”“春游趣事”等很多的好文章。
二、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运用心理规律,改进命题方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始终伴随着情绪、情感的体验。现在的作文教学,教师“导”的意识太浓,且题目也多半成人化、程式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这样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放开命题权,让学生自己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命题写作。写亲身经历的、贴近自己生活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和情感。这样即使是一个写熟了的题目,也能写出不同的感受,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现象。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如我利用课件播放超市人们购物的情景,让孩子们去观察,从而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想。通过观察学生在文中写到:人们的哪些行为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并分析其中的道理。
四、下水引路,沟通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作文的“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
老师“下水”作文,容易使学生产生“近体效应”,既觉得有趣,又感到具体实在,从而在敬佩信服老师的写作能力之余,从情感上对老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教师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教师“下水”作文丰富的词汇、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垂范,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喜欢作文。
五、学会赏析,“评”中激励,深化情感
加强讲评环节的指导。用学生的文章作范例,在讲评中我首先肯定成绩,并创设和谐的气氛,让每位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和伙伴们共同交流自己的真情实感,切磋作文中的优缺点。同时,增设优作、优段、佳句朗诵会、评奖会,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这样,原来一部分不太喜欢作文的学生,经过多次讲评,也开始乐意写作文了。曾有一位学生原来很害怕写作文,在伙伴们多次讲评帮助下开始对作文有了兴趣。在一次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时,写了自己的爸爸,富有真情实感。
总之,情感贯穿于写作的始终,是作文的血脉所在,情感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情感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情感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又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张志公.语法修辞与阅读写作[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
(滦县滦州镇老城学区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