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

2011-12-29张海燕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一、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的关系
  所谓自觉性,就是一个人在自身的意愿和判断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种态度。学习的自觉性是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家庭和学校所进行的学习目的的教育,以及由于个人的学习成败而体验到的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等而逐渐形成的。学习自觉性的高度发展可使人们认识到个人学习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学习自觉性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的清晰认识,它是学习动机中的主要成分。学生学习自觉性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方面,在学习活动中能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对没有自觉性而只有求知欲的学生而言,如果在有相当水准的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或许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知道,一位运动员即使在一位优秀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如果没有自身的艰苦训练,也不会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如果真正要想掌握这门外语,必须依靠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如果学生只具有学习的自觉性,而无求知欲,将会产生什么结果呢?这样学生往往会走弯路,事半功倍。所谓求知欲就是认识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认识兴趣不是人内在固有的属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认识兴趣是人发展的结果,它还伴随着人的发展,并促进着人的发展。认识兴趣具有极大的价值,它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积极化,表现在积极探索、大胆猜测、深入研究、刻苦钻研等问题实质的倾向上。它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灵活运用知识,迅速地调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问题。认识兴趣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惊奇”,与之相联系的是由某种新的东西意外地激发的想象以及对新的东西的期待。问题的解决,新知识的发现还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具有认识兴趣的学生通常注意力比较集中,不受外来刺激的干扰,遇到困难不气馁、有较强的自制力和坚韧的毅力。教师应使认识兴趣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便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在国际交流频繁的今天,往往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能够会话。于是为了能够直接接触到外国人,绞尽脑汁参加外国人举办的英语会话班,误认为到了这样的环境,就会心想事成。于是在学校只限于模仿教师的口型,敷衍了事;回到家也不看教科书、不复习,教师在课堂上指出的错误根本不去理会,每次得到同样的指正,却不知为何。久而久之,最初的决心不翼而飞,认为英语再没法学下去了。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求知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催化剂。正如心理学上所说,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在课堂上就会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并将这一切体现在情绪上。学生情绪的好与坏反馈给教师时,教师就会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主要阵地。然而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为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此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乐学。教师在课堂上切忌过多地自我表现,“一言堂”是造成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上不去的重要原因。其次,教师要通过直观教学、电化手段、联系实际、实践操作、开展竞赛、做游戏和生动的语言描述等,使学生产生追求新知、学好新知的欲望,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多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乐趣。
  二、与自觉学习易混淆的事例分析
  有些教师不去深入研究英语的指导方法,只是习惯地要求学生回家预习,把还未学过的词从词典中查出,并在课堂上指名一个一个地翻译出来。他们误认为,这是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方法。但恰恰相反,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自觉预习的效果,反而会大大挫伤学生的求知欲。在家中通过词典查适当的词,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况且能够这样做的一个班里最多有两三名,大多数学生无从入手,认为学习英语实在太难,因而会丧失信心。久而久之,“两个极端”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有机结合的英语教学
  1. 语法处理
  在教授英语语法时,多数老师为图省事喜欢先讲语法规则,再做练习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方法只是为了教语法而教语法,对学生毫无益处。
  就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构成法而言,我认为首先应拿出几个例子,让学生懂得例文的含义,并且让他们自己找出例文中的动词的共同点。之后让学生再注意一下例文中的主语有什么共同点,给一点提示也无妨,学生会很快找出“第三人称单数”。再之后叫学生考虑这几个例文是表示现在、过去还是将来。最后,教师可归纳出,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并表示现在时,行为动词原形后加词尾-s或-es构成的规则。这样讲语法,可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新的语言形式时,比较习惯自己寻找规律。我认为培养这种学习习惯很重要,学生会终身得益。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单纯吸取知识,而且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找出规律,因此这种教学法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 新词处理
  当出现一个新词时,教师不应该马上叫学生去查词典,而要让他们根据上下文自己推测该词的含义,这种学习新词的方法对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一一查找词典,慢慢就觉得枯燥得无法学下去。所以早些学会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测新词的习惯用语,显得很重要。在读一篇英文文章时,首先应泛读一遍推测其大意。之后为了确认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可以查一下词典。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淡薄对新词的恐惧感,从中得到许多益处。学生起初对这种方法会感到很困难,但练习多次就会掌握其要领。我认为这是应教会学生的一种技能。
  3. 写作处理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要尽可能少使用汉译英,多使用已学过的句法和词,让学生自己写具有独创性的短文。为什么说用汉译英的方法进行说和写不利呢?学生总是使用汉译英进行一对一的翻译,这样说和写出的文章既生硬又不自然。如果让学生把自己深思熟虑过的短文说出,他们会产生把自己已学过的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使用上了的真实感觉。但是如果汉译英的话,就会产生内容是他人给的,只是做翻译而已,根本没有使用过英语的感觉。
  在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时,只要把学过的句型和语句用在短文中就可以了。但是熟悉这些句型和语句后,再说出一两篇短文,重新检查最初的文章,这种课堂中的口头练习,老师当场修改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说话的学生可以通过听来得到学习;还可以叫学生把自己以及他人说过的话整理后写下来,这就会成为英文写作的基础,错误也会相对较少。采用此种方法,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对写作也会充满信心。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