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班级管理献策
2011-12-29林旭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显而易见,调动学生的思想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使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与和谐的班级环境不无关系。而这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依靠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作出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通过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来实现。
一、班级框架科学化
如果说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那么班级是学生成长的第二环境。要组织好班级,需要班级框架科学化。所谓班级框架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座位和职务,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学习态度、思想状况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框架,以利于管理,有利于互相激励促进,更有利于同学团结,形成合力,为科学管理班级奠定基础。此外,教室内外的环境布置,如张贴学生的作品与座右铭,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更为老师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班级组织功能化
一个健全的班级组织,既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班级管理。所以,班主任既要策划好班级组织,并明确分工,让他们各持所长各司其职;还要充分调度好班级组织,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良好的班级组织一般具有榜样、模范功能,其他同学会以他们为榜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良好的班级组织也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其他同学会在他们的激励下,自发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自己的行为不致“出轨”。此外,班级组织还有监督共管功能,促使学生由“他人管理”走向“自我管理”。
三、常规管理习惯化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班级学生的特长得以全面发挥的前提和保障。班主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形成科学的管理思想,即要管理和教育相结合,以管理促教育,以教育促管理,一举两得。其次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如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狠抓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言行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常规制度化、习惯化。另外,常规管理对学生的成长有导向性作用,需要建立监督机制。班主任可以依靠班级组织的力量,及时了解情况,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使班级常规自然而然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习惯。
四、班级管理活动化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寓管理于活动之中。根据各项活动的特点,制定开展活动的规则,来管理约束学生。通过活动的发动、组织、开展和总结,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同学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集体主义荣誉感,增强班级内聚力,激发学生发奋学习和热爱生活的信心和热情。班主任在活动的安排和指挥中,轻松自由地管理班级,学生的语言、行为中折射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使班主任寻找到管理好班级的思路,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五、全面育人典型化
一个班级,学生“势众”而班主任“人单”,班主任不可能同时管住每个学生,要提高管理效果,树立典型是关键。首先要树立正面典型,以班级中勤奋上进、积极好学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积极的指导,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要求他们在各方面都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其次要树立后进生的转变典型。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以正面典型激励他、启发他,使之转变过来。这样就可以点带面。通过树立典型,全面育人,使学生更佩服、尊重班主任,则可以使班级管理工作很顺利地开展。
六、研究学生方法化
只有认真研究学生,才能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工作。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研究学生是管理班级的重点。如果说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支点,那么班级则是杠杆,班主任只有利用好这个支点,才能使班级的杠杆更加有力可使,班级管理的杠杆才会平衡。研究学生可采用以下方法:(1)观察法。俗话说:心动行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思想进行了解和研究。这种方法可让学生感到老师时时在关心自己,令学生更尊敬老师,更向往上进,让学生觉得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对得起老师那期待的目光。但观察法也未必科学,班主任必须客观、合理地对待观察到的情况,以免错怪学生,反而弄巧成拙。(2)沟通法。即直接与学生进行交谈,这就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拉家常法,班主任用拉家常法逐渐引出所要谈的话题,缓和气氛,缩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暗示法,班主任通过暗示,让学生能平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找出缺点,自行改正;表扬法,班主任缩小学生的缺点,能让学生觉得老师能理解自己,在潜意识中有了承认错误的勇气,为今后的转变埋下伏笔。在这时班主任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那么老师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就为期不远了。
总之,班主任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展班级工作,煽动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苗,班级管理才会顺利开展,才会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乐清市淡溪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