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2011-12-29焦成功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摘要:准备活动是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和自我锻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准备活动和其他体育教学一样,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影响、培养和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其目的和意义,逐步掌握正确锻炼身体的方法,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将会对防止运动损伤、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准备活动;体育教学;重要性
  
  一、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一)生理作用
  1.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欲望,提高肌肉温度,降低组织的黏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准备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充分伸展各肌肉群,促进肌肉活动的协调,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从而为训练或比赛创造良好的精神状态。
  2. 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提高训练或比赛的质量;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剧烈运动的需要。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是生理惰性大,不能与神经系统的活性同步。如果不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学生就很难适应高强度的训练。
  3. 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调节心理状态,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水平。准备活动之所以能够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适应性,在于它可以提高肌肉的兴奋性消除肌肉的疲劳程度,并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缩短肌肉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维持整个运动能力集合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4.提高体温,防止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的温度、速度,使身体感到发热,体温逐步升高,体温调节功能加强,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神经传导的速度,加快了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降低了肌肉的黏滞性,使肌肉收缩和放松时间加快,防止了在正式练习时因强度过大而发生的各种运动损伤,使血红蛋白分解加快,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加快新陈代谢。
  (二)心理作用
  在准备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自身的练习,特别是组合新颖、动作优美、节奏感强的身体练习,学生就能在心理上由感觉到感知;由注意到记忆,表现出愉快兴奋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愿望和兴趣。使他们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心理条件。
  二、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准备活动的适宜时间以体温上升为主要标志,体温的适度升高,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氧的供应。半小时的体育锻炼,其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一般以感觉身体发热和微微出汗为宜。测出脉搏更能客观地反映出运动负荷的大小。如用心率表示,更能客观地反映出运动强度的大小。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运动强度可以分为三级:高强度、中强调、低强度。体育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学生准备活动的负荷量以不超过基本负荷的1/3,心率110~130次/分为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准备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的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准备活动的形式
  为了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之前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性准备,教师应当重视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环节。课前教师应该设计好准备活动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章节的安排采取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多套小型、简便、易于实施的游戏方案,也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准备活动,既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当然,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实际合理科学地安排新鲜内容,使学生每次上课时都有新鲜的感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准备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教师只重视基本部分的教学,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二)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在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上,应注意简单易学、内容生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乏味。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
  (三)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和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合理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目标与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
  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正确姿势,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有些教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水平,以及基本教材的关系。
  总之,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作用,教师准确地把握好这一教学环节,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的运动,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让教学更有特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1.
  (通渭县常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