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成就卓越
2011-12-29
成才之路 2011年20期
六、童趣绽放
3. 文字是心灵的翅膀
一天批改学生作文,看到了田芽同学写的文章《上坟》。田芽9岁,正上二年级下学期。文章是这样写的:
上坟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老人们说是gui(鬼)节。我和俺爹去给奶奶上坟。
我挎着包子,爹挎着篮子,篮子里有烧纸、香、火柴和kuai(筷)子。
来到坟地了,爹说:“去,到坟头上压上坟头纸。”我说:“我害怕,底下有gui(鬼)。”爹说:“底下是你老奶奶,保护着你呢。”我就不害怕了,冲上坟顶把纸压上了。爹说:“压得很正。”我说:“我想chang(尝)个包子。”爹说:“等一会儿老祖sheng(剩)下你再吃。”我说:“就chang(尝)一个。”爹说:“这可不行,老祖会生气的。”爹点着香,cha(插)在香lu(炉)里,爹叫我zhe(折)根树枝来挑着烧纸,我说:“够不着。”爹说:“我去吧。”
我又看看那包子,我知道娘包的jiu(韭)菜豆fuxian(腐馅),要多香有多香。吃一个吧,就吃一个,老奶奶吃不了,爹也看不出来。我拿了一个,吃了,还想吃,又拿了一个,再拿了一个,只剩下两个了,爹非打我不可。
爹回来了,一看就问:“包子呢?”“叫……老祖吃了。”
爹哈哈笑了,说:“叫小changui(馋鬼)吃了吧。”我红着脸一伸舌头。
这篇作文的选材,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难登大雅之堂,可是充满了童真稚气和乡土气息,实在难能可贵。
作文评改课上,我朗读了这篇文章,并让小作者谈谈他的体会,是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
田芽有些害羞地站起来说:“我哪有什么窍门啊,见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呗。”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小学生写好文章的真谛。
以后的事情就有些耐人寻味了。我让小作者把文章认真抄写后试着投稿,一个月后,先后有三家报刊退了稿,理由都是:“作文写的无思想性,无艺术性。”天哪,一个喃喃学语的小学生,你能让他有多深的思考和认识水平?他们才是八九岁的孩子啊!
几乎是收到退稿的同时,小作者收到了天津“小学生金龙杯作文大奖赛”一等奖的证书和奖品。紧接着,“上坟”又被全国12家报刊转载,当地电台还专门发表了小作者的写作经过专访。
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小学生应该怎样写作文?孩子文章成人化、文学化,这是小学生写作中的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目前,我国少儿报刊种类很多,但是我们随手翻阅一下这些报刊,浏览一下上面所发表的学生习作,就会强烈地感受到,有不少文章十足的大人腔,成人调,一篇篇都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思想性、艺术性“极强”,刚上学几年的娃童果真有如此高超的写作水平吗?我曾带着这个问题采访调查过上百所学校560名学生,“愁写”的学生竟达490多人,占85%以上。这490多人中竟还有发表过文章的,甚至还有获省市作文比赛奖的!
原来,一篇学生习作的发表,要经过学生的数次修改。有的是在老师的暗示、提示下修改的,甚至代为“拔高”的。稿子到了编辑部,好心的编辑还要再次修改润色。等到文章发表出来。往往早已面目全非,连小作者本人也不敢相信是自己写的了。这种文章好是好矣,可是,却失去了童真,失去了示范作用。我们的孩子看了,只会觉得写作太难了,太高不可攀了。
诚然,我们不否认辅导教师和编辑们的好意,作为教育工作者,谁都盼望我们的下一代成龙成凤,可是拔苗助长的结果,却也会适得其反。今天,市场上的各类《作文选》五花八门,很多假话大话空话连篇,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这些书最好不要让孩子看。
让孩子们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给他们的思维与心灵一片自由开阔的天空,让他们自己睁开眼睛,用文字,描绘这个美妙的世界。
下面请看一篇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眼观察,用自己的心思考,用自己的笔写出来的文章:
学飞
中午,我一个人到村东的huai(槐)树林去玩,看见有几只麻雀在树上喳喳叫,就拾起一块石头向它们扔去,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小鸟多好啊。南边的天上飞来一架飞机,螺xuan(旋)jiang(桨)转得很快,是一架直升飞机啊,我如果照飞机的方法,不也能飞上天吗?
于是,我找了一棵大树一圈一圈地转起来,越转越快,心里想快一点、再快一点就飞起来了,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突然,我头昏脑涨,东西南北也分不清了,一下子跌倒在地上……(王营)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被小孩子一颗纯真的心所打动。王营学习飞翔却摔倒在地,尽管王营没有大人腔地写出要好好学习本领乘坐飞机飞翔的豪言,但是这份真实袒露的童趣和童心,却让我们为之沉思。孩子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而孩子的文字,也必定不会相似于成人,假若硬要用成人的所谓成熟与思想,来修剪孩子稚嫩但却有趣的童心,那么换来的,将不只是孩子的抱怨,还有一代人心灵的非正常成长。
4. 仰望星空
日月星辰是小学生常观察的天象,可以说我们几乎天天看到它们。清晨早起,我们看到过多少次瑰丽的日出;傍晚西望,我们看到多少回迷人的日落。还有那点缀在夜空中的颗颗明亮的“宝石”,我们不知产生过多少遐思。
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看到这些,写点东西的欲望往往会油然而生。我常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们记下这些,用文字这架“摄像机”,摄下日月星辰那迷人的风采。
清晨,我和学生来到河边远望东方,等待辉煌的日出。我启发他们思考:日出前天空是什么样的?朝霞有什么特点?太阳怎么露的头?它的光有什么特点?日出后天空又起什么变化?黄昏,我领他们登上西山,看那迷人的日落。我启发他们思考落日的形状、颜色和光芒有什么特点,以及西天、远山、云朵、大地景物的变化等。随着观察的深入,同学们写出了不少言之有物的观察文章。
让我们看看几个学生写的作文——
日出
清晨,我们来到河边看日出。东边天上先是鱼肚白,渐渐变成橘红色,淡红色,蛋黄色,一会儿又变得红彤彤的。东边的天空像着了火,整个天空都被映红了。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东边最红的地方,忽然,一个耀眼的红点从东边跳了出来,同学们都热烈欢呼起来:“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一会儿,整个太阳跃出地平线,又一会儿,红日升上了空中,那么圆,那么大,那么红。天红了,地红了,河红了,鸟儿飞上树梢,迎着朝阳唱起了歌。多么辉煌的日出啊!(王关兰)
文章按照日出前后的顺序细致写出了日出时的情景,重点写出了天空云霞的色彩变化,描写得条理清楚,并抒发了内心的感情。
落日
放学后我去水库赶鹅,站在大坝上向西望去,只见一轮红彤彤夕阳犹如一只大火球,静静地挂着。虽然,夕阳比朝霞逊色,但是,它在离开天空之前,依然射出万道霞光。浮在半空中的几片白云,也被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边,然后又被染成玫瑰色。……
夕阳照在远处的田野里,庄稼就像抹了一层胭脂,那么耀眼。近处的几株槐树,在晚风的吹拂下悠然自乐,树枝摇曳着,向夕阳挥手告别。渐渐的,夕阳看不见了,但天空仍是红彤彤的……(王艳)
看日食
今天我为了观看日环食,特地起了个大早,约了几个同学向学校飞奔。
八点三十分,天空突然暗下来,大家知道,日食将要开始了。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淡墨水倒进碗里,对着碗仔细观察起来。
太阳一点点变得模糊起来,像披上了一层纱。慢慢的,这历来耀人眼目的太阳变得几乎和皎洁的仲秋月差不多了,成了个“金盘”。一会儿,“金盘”的右下方出现了小缺口,就如“马蹄烧饼”被咬了一口似的。慢慢的,缺口越来越大,那“金盘”变得就像行驶在碧海中的一叶小舟。此时,大地的光线更暗了,犹如晚霞消失,黄昏来临的景象那样朦胧不清。一两分钟之后,太阳又由一叶小舟变得像一把铮亮的“镰刀”。渐渐的,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柳叶眉。
“老师,怎么还不到中午就开始黑天了呢?”有人问。
“别说话好好看。你看,‘日环食’开始了!”
真的,我看到那“柳叶眉”变得像一弯金丝。过了三四分钟,金丝的两头慢慢的接上了,太阳变成了一只“金环”。那金环就像神话传说中的“乾坤圈”,光芒四射。
此时的大地像拉上了黄色的屏幕,一片朦胧中的辉煌。空气凉飕飕的,似乎显得格外清新了。水池里,水汪中,到处都映着日环食的影子。美丽的光圈,被微风吹拂,扩散出一条条美丽明亮的波纹。
一会儿,光圈出现了缺口。随之变成了一弯“柳叶眉”,变成了一把铮亮的“镰刀”,变成了行驶在碧海中的一叶“小舟”。转眼间,那“小舟”又扩大成了左下方带有缺口的“烧饼”。缺口渐渐小了,又成了一轮皎洁的“中秋月”,忽然间,“圆月”越来越亮,太阳又恢复了它原来的模样,高高地挂在人们的头顶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时,操场上的同学们全都欢呼起来。啊!多么美丽壮观的日环食!(王政)
日环食是难得看到的。小作者怀着急切的心情观看了这一宇宙奇观。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把日环食由出现到消失的全部过程准确地作了记叙。用生动的比喻加以描写,使人产生了亲临其境的感受。
月色迷人的晚上,我和孩子们聚在村前的山坡上,望着天上的明月。有时,我给他们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时我给他们讲讲“嫦娥奔月”的神话和阿波罗飞船登月的现实。我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月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哪些不同的变化;月光下的田野、小河、村庄、山林,是什么样儿的;仲秋之夜,人月共团圆,眺望明月,会产生哪些感想。
在老师的启发辅导下,同学们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写出了大量有关“月亮”的文章……
月光迷人
晚饭后,我来到村前,月亮已经升到东南天空,高高地挂着,洒下银白色的光。多么圆的明月啊,我不由想起了李白吟诵过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今晚的圆月,不正像白玉盘吗?天空有一块云悠悠散散地飘着,飘到了月亮的身边。它实在不忍心遮住这皎洁的明月,只是轻轻地抚摸一下月亮圆圆的脸庞,就飘走了。
月光如水,泻在远处的树林上,夜风送来了林中野花的香味。槐花河在淙淙地流着,银光撒在河面上,就像撒了一把碎银。脚下是青青的小草,天上是迷人的圆月,远处是朦胧的群山。我一个人独享这皎洁的月光,怎么不心醉神迷呢?(刘兵)
刘兵同学怀着愉快的心情观察了月亮,重点写了月亮的形状,月光及月色映照下的大地夜景,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星空,也是迷人的。小学的《自然》课本上,有让小朋友们观察星空的作业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引导学生采用“点面结合”观察法,既写出“流星”“个星”的美,又写出“群星”的美。在观察星空的同时,可把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有关星星的传说融揉在作文中。李建发表在《小学生读写月刊》上的《夏夜星空》作文,就是这么一篇佳作——
夏夜星空
晚饭后,天炎热得很,我和爸爸到山坡上一边乘凉,一边观察天上的星星。
星星很多,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有的像拼音字母“Z”,有的像“S”,有的像个大圆圈,爸爸说那叫“锅星”。我最爱看的要数北斗星了。早在二年级教我们学习《数星星的孩子》那篇课文时,我们就认识它了。还有那颗永远挂在北边的北极星,它的位置是固定的,多少年了,它不知为多少在夜行中行路的人指点过方向。
那一条纵贯南北中天的白茫茫的带子叫银河,传说是王母娘娘用金银发卡划的一条河,隔开了牛郎和织女。早在很小的时候,奶奶就给我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了。那不,肩挑着两个孩子的牛郎星和河那边明亮的织女星隔河遥遥相望呢。当然,这仅是神话传说罢了。在自然课上,老师早就和我们讲了。牛郎的“父子三星”之间相距好远好远。银河里全是些小星星,太远了,太多了,太稠密了,所以看起来就像一条带子了。
多么有趣的夏夜星空啊!
世间万物皆文章。既然大自然慷慨地展现给我们神奇有趣的日月星辰,我们何不认真地观察它们,思考它们,写成一篇篇魅力非凡的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