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物理课堂的导课艺术

2011-12-29朱志龙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摘要:教师大概都知道,课堂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音符。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设计课堂导语,让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充分集中,这样,就会给课堂带来很和谐的气氛,让教学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课堂;导课;艺术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感知连续的事物,对开头和结尾的印象往往比中间深,尤其是开头。听故事,对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印象,比中间部分深;看电视,对电视剧的开头和结尾的印象,比其他部分深。往往是中间有些内容已经忘记,或者记忆模糊,但是,对开头和结尾还记忆犹新。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对课堂教学的导课和小结印象往往比中间的内容深。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的兴趣具有保持性。就是说人的兴趣不可能一下子没有了,也不会突然爆发,而是在保持原有兴趣强度的过程中,慢慢地衰减,逐渐地上升。好的导课,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拔高到极致,在兴趣保持性的作用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设计好物理课的导课,对学生学习物理内容至关重要。所以,物理教学要讲究导课艺术。
  一、魔术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法宝
  人有追求新奇的本能。魔术展示给观众的现象,超出了常人的生活经历、工作经历、学习经历,出乎人的意料,使人感到不可思议,在追求新奇的思想作用下,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想法。想刨根问底的思想,驱使人关注魔术,研究魔术,对魔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魔术为载体,把导课的内容加载于魔术之上,用表演魔术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魔术是中学生喜欢的艺术形式,表演魔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魔术的兴趣。由于教师表演魔术的目的不是单纯的逗乐,而是教学物理内容,所以,教师设计的魔术必然包含要教学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在关注魔术的同时,也关注了所要教学的物理内容。他们研究魔术,实际上在研究物理教学内容。老师表演魔术,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目的。
  有一个魔术叫“会说话的人头”,表演的效果是,在一张桌子上放一个盘子,盘子里放一个女孩子的头,眼睛一眨一眨的,能够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请问你是哪里人?为什么你没有身子?”这个魔术使用了光学原理。在桌子的下面放置一面大玻璃镜,挡住后面的两条桌腿,前面的两条桌腿在玻璃镜里成两个虚像。在玻璃镜的后面藏一个小女孩,只在盘子的位置露出脑袋。观众从正面看到两条桌子腿和两条桌子腿的虚像,还有小女孩的脑袋,看不到小女孩的身躯,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是人头在说话。有个老师在教学“平面镜成像原理”时,给学生表演这个魔术,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个魔术使学生产生弄清楚人头说话奥秘的欲望。教师顺势利导:“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个魔术呀?”学生正想弄清楚这个魔术的秘密,老师这么一问,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就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到极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魔术的设计原理。”教师话毕,板书出课题《平面镜的成像原理》,顺利地实现了新课的导入。
  二、新鲜的故事让学生兴致勃勃
  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小学生喜欢,中学生和成年人也喜欢。故事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而人们习惯于按照时间顺序思考问题。故事的编写顺序与人的思考顺序一致,使得人听故事比较顺心。故事一般有情节,波浪起伏。而人的情绪也是波浪式的,时而高时而低,不可能一直绷得很紧,也不可能一直松弛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与人的情绪发展产生共鸣,使听故事的人随故事的发展而情绪时而扬起,时而下落,不由自主地依附于故事之中,对故事情有独钟。在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学生可能反应平淡;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学生往往会为之一震,情绪顿然高涨。课堂上的讲故事不是为了展示一种艺术,而是为了借助于故事的表现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导课的故事蕴藏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在喜欢故事的同时,喜欢教学的内容。
  例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师范《物理》“现代顺风耳——电话”,有位教师的导课值得借鉴。上课开始,老师问:“你们谁有手机?”全班学生一齐举起了手,举起的手像森林一样。老师接着说:“现在,大家都有手机。在十几年前,手机并不普遍,人们常用固定电话来通信。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发明电话的故事。”学生群情激昂。接着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起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教学,不仅从历史故事平缓地过渡到了新课,而且使学生了解顺风耳的发展史,感受到发明创造的过程,感受到物理学家的高尚道德和良好的做人品质。
  三、操作过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操作的对象在不断地变化着。操作者要不间断地观察对象变化的现象,思考引起对象变化的原因,预测对象变化的趋势,设计控制变化的对策,采取一定的操作方法。操作者的观察和思维活动,要求操作者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学习的效果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思维的活跃程度成正比,注意力越集中,思维越是活跃,学习的效果越好。所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导课效果优于老师的说教。
  物理课适宜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较多。物理课与英文、语文等课相比较,可以动手操作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英文主要是记忆单词、语法,以及练习单词的发音;语文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汉语的字词义,以及运用字词组织句子和文章的方法,除了写之外,接触实物的实际操作很少。物理是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教学这些知识都可以回溯到产生它的起点,即实践活动。物理的这一特性,为我们实施操作导课提供了依据。
  俗话说,教无定法,重在灵活。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想办法,勇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新经验,就能让物理课程为学生所热爱,就会调动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教学方法多了,师生就不会感到物理课程的乏味和困倦了,我们也就等于寻找到了教学成功的路标。
  (乐清市虹桥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