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记叙文
2011-12-29高允锐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的诗句道出了一定的哲理,清澈的塘中水,之所以清澈,主要原因是不断地注入了活水。作文也是这样,尤其是记叙文,要想写好它,你就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有的同学对初中阶段练习的较复杂的记叙文,不是写作技巧欠缺,就是言之无物;不是通篇记叙,就是缺少议论抒情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我就谈几点写好记叙文的方法。
一、留心生活,搜集素材
有句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换言之,就是“处处留心皆素材。”写作离不开素材,现实生活就是一个素材的大仓库,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品行高尚的,卑鄙下贱的,大公无私的,自私自利的……社会这个大染缸能染出各色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人们的喜怒哀乐,生活的酸甜苦辣,你想写什么事,就能从素材库中找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何愁煮不出一锅喷香的米饭呢?有了素材,何愁作文无物可写呢?
二、选材真实,以情感人
近几年的升学作文命题都很接近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看到题目让你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正如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的好文风,懂得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实事求是。”这话一点不假。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柳青在文学创作时,需要刻画一个善于骂人的泼妇形象,可他没接触过这种类型的人,不知该如何写。这时,他灵机一动,在农村体验生活时,闻知村中一妇女就是这样的人,在那女人路过他门口时,随手泼出一盆污水,那女人顿时破口大骂,言语不堪入耳。柳青事后道歉时,说明原委,惹得对方羞愧难当,泼辣之气也收敛了许多。不用再说,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当然会栩栩如生,真实可信了。
选材真实了,叙事中的情感才会真挚,“读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这句歇后语也不无道理。只有内容真实了,读者才会动真情,才会被感动。大家知道,作文并非是文字的罗列,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思想品德的修养及对所写对象的熟悉程度和表达要求的热烈程度等诸多因素。只有把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书写了,写出的文字才会有血有肉,抒发的感情才会浓郁有韵,真切感人。
三、突出中心,立意积极
一篇文章,仅有流畅自如的语言还远远不够,无论你的语言怎样生动形象,没有正确的主题思想就如一个人丧失了灵魂一样,给人以空壳的感觉。记得有一篇名为《捅马蜂窝》的范文,文中写一群孩子如何捅树上的一窝马蜂,文笔形象逼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跃然纸上,结尾却点出文中的XX男孩如何机灵,勇敢过人。读了这样的文章,会给那些顽皮的男孩留下什么联想呢?是非黑白他们还能分清吗?所以说,作文,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然后再围绕这一中心选材,从而抨击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假恶丑的现象,进而赞美那些真善美的东西。文章一旦奠定了积极的立意,使其在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启发意义,才能令读者为个人行为的言行找到可循的依据,树立好做人的准则。“好文章能教育人,改造人”,这话说得正确。文章一旦发挥了这样的功效,那谁能不赞其为好文章呢?
四、运用描写,细致有韵
记叙文一味地泛泛而谈,流水账一样就如饮了一杯白开水,淡而乏味。只有在叙事中注重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写出的文章才会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也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你只有细心地去观察留意生活,写出的人或事就会真实可信。所以说,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你才能真实地再现生活,写出的文章才能打动人,感染人。
五、情节曲折,激发兴趣
故事只有讲得曲折摇曳,才会给人以娓娓动听的享受,写文章也情同此理。只有把故事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才会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君不见古典电视剧中,在处决犯人时,当刽子手鬼头刀高举正要砍下时,剧情中断,广告开始。犯人的命运怎样?悬念设下了,观众的胃口吊起来了。这就叫曲折,只有这样,才会让观众觉得趣味多多,耐人寻味。写文章时要让读者产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哪个文学家的长篇小说不是把故事写得曲折又曲折的。说白了,不能让人一眼看到底,过于平铺直叙的文章会给人一种嚼蜡之感,写文章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
六、开头新颖,结尾精彩
文章的开头各种各样,或总结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以诗词、歌谣、名言开头,或以声夺人,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或设置一幅特别的景物画面等等。抛开头一种不说,后几种的开头皆可称得上是新颖别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开头是如何重要。好的开头固然不错,但精彩的结尾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快结束时,末尾一段或总结整个事件的内容,或谈启发感受,或点明意义,这只是常规的写法,方法不新。如果在文末再现开头中的诗词、名言等,那么这种首尾呼应的结尾也是妙不可言的,更不用说那些在文末用意味深长的自然景色的描写来寄予深刻含义的结尾了。它们可以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写文章并不难,人常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留心生活,细致观察,好文章是会写出来的。
(泌阳县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