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美:浅谈西藏的地域特色教学
2011-12-29李新芬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开设一系列的地域特色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美术技能,还为学生的发展开拓了空间,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西藏地区幅员辽阔,藏文化历史悠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结合西藏地域特色文化艺术开设了藏民族传统绘画课程。此举不仅继承了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下面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学生是主体,兴趣是关键
高中美术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有力的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要使学生作为主体,必须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自发学习的动力。通过问卷调查,有80%的学生在各种绘画课程中,选择了藏族传统绘画,体现出他们对本民族的绘画艺术非常感兴趣。这也是选课的关键所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同样也体现了地域特色教育。
二、传承民族文化
藏民族文化反映了西藏地区人们的生活劳动,表现了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传承,仅靠培养几个传人是不行的,要将教育和传承工作结合起来,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学习和了解本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这样使民族文化在更大范围内被传承下去。藏民族艺术在世界上也是享有盛名的,例如:藏族传统绘画——唐卡,它是藏族佛教历史发展的一个产物,也是藏民族绘画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在西藏地区,对于唐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唐卡里的不同佛像的绘制比例呢?还有藏族传统绘画图案中的“吉祥八宝”图,无论是家具上、门帘上、帐篷上,还是卡垫上、挂毯上,都能够看到它们的形象,但在学生中能准确说出“吉祥八宝”的八种物象,并能简单绘制出图形的人没有几个。通过开设藏族传统绘画课程,不仅加强学生对藏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培养他们终生热爱西藏这片土地的情感,促进他们将其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继承并发扬光大。
三、就地取材,可行性强
结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在西藏地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地域特色教育。藏族绘画与当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学生对此也耳闻目染。开设此课程,学生搜集素材也方便容易,并促使学生将美术与生活密切相连,将美术知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
四、拓宽发展空间,适应社会需求
美术渗透于我们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西藏地区的藏式画师不少,但对于此地的需求远远不够。例如:藏式房屋的装饰绘画者,更是供不应求。通过开设藏式绘画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生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也能让他们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生存能力,拓宽人生道路。
(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