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与个性培养

2011-12-29王小强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一个理论性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有着极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角度和思路。只有把理论付诸实践并结合教师的工作特点和教学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这从本质上确立了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而实施的教育。培养学生个性,正是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生“会学”,良好的个性是“会学”的前提条件。学生的个性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师顺利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会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上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思想感情完全协调。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素质教育选择学生个性的塑造为立足点,正是基于个性的价值所在。把培养学生个性作为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理智的选择,也是素质教育必然的价值取向。缺乏个性的学生,其发展潜力是极为有限的。大多数成就卓越的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教师塑造“人”,其种种方法和手段应围绕“个性”来展开。或科学的思维个性,或有效的学习个性,或高尚的情趣个性,或独特的审美个性,或健康的心理个性,或强大的运动技能个性,等等,素质教育的价值存在于这些鲜明独特的个性之中。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
  三、个性培养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生个体在学习效率上的差异,更多的不是智力差异,而是个性差异所致。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必将使智力开发成为一种自然,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就不会满足于“学会”,而追求“会学”“会锻炼”。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每个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兴趣、运动特长等实际情况,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同群体或个人施加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练习手段,指导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之具有一定的自学、自我控制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个性,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培养优秀人才,追赶世界强国的需要。教师要不断探索,加强学习,在教学中把素质教育的理论和个性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