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2011-12-29陈珊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摘要:现今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智慧的对垒,勇毅的抗衡,更是技术较量的运动。这一运动更是一项文明健康的运动,它会使人们为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乐于吃苦;这一运动更是国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常项工程。因此,这一运动是一项挑战性极强的项目。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素质教育;教学与训练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快乐乒乓思想在训练过程中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运用现代体育技术,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方法,利用媒体展现奥运会乒乓球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场景。国歌一次一次响起,那种精彩而又激动的场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乒乓球运动,激发爱国热情,使学生努力拼搏,立志成为建设祖国有用之才,充分展现体育魅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妮·金洁说:“思想像肌肉一样需要练习,拥有一门专业特长对学习和成长都很重要。”还说:“人们总喜欢挑战性的运动,尤其8岁~17岁的孩子。”教练应当让学生学会乒乓球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要了解运动员的基本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做到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提高队伍整体水平。让学生在比赛中,打出水平,打出风格。
学生训练的内容、形式,要求有多种变化。训练是漫长和艰苦的。因此,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然后要突出训练重点,包括重点队员和重点技术。要注重训练的实用性,并且以培养学生的球感、基本功、竞赛水平和心理素质为主。学生处在提高阶段,要以基本的套路和战术性的训练为主,同时结合体能训练。青少年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自发学习的愿望,这种好奇心和愿望使得他们特别适合这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训练实践证明:这一运动既利于学生的学习,又利于学生的健康,挑战性强,高度体现“动静”(脑体)结合,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制订方案、按需训练
(1)让学生进入训练阶段。学生后天的努力,永远是成才的必然条件。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打好乒乓球最原始的动力,注意力集中又是打好乒乓球的保证。在训练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协调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各种主项辅助的训练中,作为基层教练要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爆发力。而平时训练中,要让学生自由发展,勇于创新,这是教育的最好方式。当今乒坛,可说是高手如林,英才辈出,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队与队、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乒乓球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速度、旋转、力量和变化紧密结合,一种“技术全面、快速凶狠、速战速决”的新趋势已呈现于世界乒坛。面临这样的形势,作为一个教练来说,应该心明眼亮,激流勇进;应具备培养一流国手的勇气和信心,练就扎实熟练的各项技术,树立学生敢打必胜的气概,顽强拼搏的意志。
(2)在教学与训练中实行“按需训练”,使他们在技术、心理素质等方面达到国家级优秀运动员标准。“按需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证,也是运动员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力的需要。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激励人们做事的原因是分层次的(有的认为很简单:如饥饿、口渴或睡眠,有的认为很复杂:如挑战或安全),人们是被多种需求所激励的,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被更高层次的需求所激励。事实证明,“按需训练”充分体现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二、教学与训练的关系
乒乓球的“教学”与“训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这是因为,二者之间目的与任务不同。前者是培养学生学会用脑,发展素质,注重动手能力,掌握乒乓球的三基(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战术和基本技能),达到心灵手巧的目的。而“训练”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专项成绩。“教学”是由不会到会这样一个逐步掌握并能初步运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中,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必要的教学,以便有效地提高与改进。简单地讲:教学是训练工作的开始,训练又是教学工作的继续。乒乓球教练把目标应该盯在开展好群体活动,使学生心灵手巧,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也就基本有利于以后的乒乓球“训练”工作。
学生启蒙阶段基层的教练,如何发现挑选人才呢?这除了自身经验,还需要从学生身材、反应、协调、心理等方面系统了解。教学过程既是学生锻炼身体的过程,同时又是学习一门专业技术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一门特长呢?这要求教练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学生年龄小,其生理和心理都很幼稚,这就要求教练在安排训练时具备主持人风格,语言要亲切、有感染力、语气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创设情景,讲练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若对学生有过高要求,也是不符合快乐乒乓的思想的。
竞技体育衡量技术水平的唯一标准,是比赛成绩。我们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也显示了要出高水平,必须结合“层次需要”的理论,实行按需训练,以激励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是“教学与训练”在本质上的区别。二者之间,“教学”是以普及乒乓球运动为目的,而“训练”工作是竞技性体育运动实施过程。它是以我们的对手是否强大为前提的。“训练”是为了挖掘人才,突出比赛成绩,发展学生特长而实施的常项工程,并以此达到促进此项运动的发展。从学生思想工作入手,包括学生的训练意识和竞赛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训练和比赛是相辅相成的,刻苦训练是比赛取胜的有力保证,比赛是检验训练的最终标准,让学生正确地对待训练和比赛。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贯穿于整个乒乓球训练阶段,要认识到思想第一位技术第二位。教练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教练要关注如何在竞技训练中育人,让学生学到一门特长,使之终身受益。训练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要实行“按需训练”,以最先进文化的底蕴去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团结奋斗创佳绩,严格训练育新苗。众多的汗水,才能筑成冠军的登奖台。
(深圳市福田区少年业余体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