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判读

2011-12-29普布卓玛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及联系。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充分地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相对来说,初中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地理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比较乏味,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地方学生不熟悉,学习起来也就没有什么兴趣。因此学生头疼,教师更头疼。要想解决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读图。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 地图作为观察的物质基础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观察是科学的基础,一切知识都来源于观察,可以说,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教师在地图教学过程中,通过质疑,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检索,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和学生主要包含着两种观察:一种是对各种地图的观察,另一种是对各种图例、注记的观察。而学生对观察获得的地理信息的处理、应用方式有:
  (1)学生对观察获得的地理信息的处理方式。学生对观察获得的地理信息还要进行必要的加工,一种是形象思维,通过各种地图的观察,在自己大脑中形成地图的轮廓,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而且可以形成一定的感性思维能力;另一种是抽象思维,它通过学生对文字以及各种图像,加以分析、比较和概括,使之具体化、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学生还要对获得的地理信息加以识记,这就是存储地理信息,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的识记;另一种是对怎样想问题和怎样解决的识记。可以说,没有识记,理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学生对观察获得的地理信息的应用方式。应用地理信息的过程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回忆”的过程,另一种是在“回忆”的基础上使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产生迁移。学生的学习OyRyG9h8OXnmqZ4hRhMNsQ==过程正是学生获取、加工、存储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过程。这也是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阅读地图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识记能力的过程。
  2.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对学生形成心理地图有重要作用
  地图可以使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在地图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心理地图,即在心里形成地图表象,使各类地图在头脑中保持并再现。比如各国政区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各类示意图、图表等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即使学生身边没有地图,也可以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地图形成图像,也就是地图思维的重要方面。
   (1)心理地图的形成过程,是提高地理记忆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假如学生头脑中有一幅中国的政区地图,就可将中国的地形、主要省区、主要气候、主要河流、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呈现在自己的头脑中。记忆就有了依托,就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和记忆持久性,还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2)心理地图的形成与积累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它要靠学生反复读图和用图,并且让学生围绕地图进行模仿绘制地图、勾绘轮廓、对地图进行熟练运用,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地图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之上的。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地理图像,并且能够分析出地理图像中隐含着的信息,如学生能接受那些信息、能用那些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研究这些图像还可以采用哪些其他的方式来加以表述。
  通过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及规律,对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生能力,体现素质教育及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地图我们怎么样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呢?这就涉及地图判读问题。
  二、地图判读的必要性
  地图判读就是对地图上所表现的各种制图现象,通过阅读、联想性推理或系统组合的分析,判断地物质量特征及其分布成因规律的方法。地图判读多侧重于发掘提取地图潜在信息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而本文所指的地图判读则侧重于初级的地图判读。通过认读地图,可以知道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等简单判读。分析地图是要更深入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解决该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什么样”“什么关系”“为什么”等问题。凡是能从地图上需要获得的,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从地图上去发现、去探索从地图上找答案,逐步养成用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习惯。
  三、地图判读能力
  阅读地图,首先应懂得地图中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即要先学会看图例。图例是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形象的简化,图例的设置就是人们形象思维的结果。熟悉了图例,学生才会懂得地图中各种符号或颜色的意义。认识图例就体现了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有的地图比较简单,学生能很快地明白地图要说的主要意思。如“中国人口分布图”,先带领学生熟悉图中各种颜色代表的人口密度,然后让学生从整幅图上去观察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从而得出东部人口密度比西部人口密度大的结论,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让学生阅读地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最密集的是哪些地方。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这样由学生自己总结得来的知识,比起教师的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如等值线图的判读,从等高线入手,带出等压线,重点落在等压线图的判读上,引导学生判断高、低压中心、天气状况、风向和风力的大小,温带气旋中锋面的判断及锋面天气的判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多说多写多做。
  总之,掌握地图是学好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填图、用图,加之教师运用我们手上的、网络上的地图与图表资源,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会变得轻松而有滋味,学生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使得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犹如插上飞翔的翅膀飞得更高。
   (拉萨市第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