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数学的起步教学

2011-12-29刘运辉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存在着明显的分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少数学生对小学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学习兴趣,刚入初中首先遇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比较抽象的代数知识,加之概念、法则以及课程增多,一时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数学逐渐疏远,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不利于素质教育推行,更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了使学生文理并举,平衡发展,就应该抓好初中数学的起步教学,并注重帮少数学生找回自信,重新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抓初中数学的起步教学呢?现结合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设疑激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能敏捷灵活。教师应讲究新课导入艺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学“正数与负数”一节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5—3=( )”,学生会抢着回答,直接又写出“3—5=( )”。当学生想说却又疑惑时,教师在“3—5”后的横线处填上“-2”,并说“这个数读作负2,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负数。”这一惑一知,使中小学数学有机衔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如,教师要课前多接触、了解他们以往情况,做到上课有针对性地补一些小学知识,使他们在教师经常补知中不仅获得新的知识,也能系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从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另外,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故事,或介绍数学家,或出趣味数学题,或提出让学生感到疑惑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起求知欲,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老师步入数学殿堂,探索数学奥秘。
  二、以旧引新,促进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初一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教师应利用这个时机,抓好数学的起步教学,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受新知,形成新技能,并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做到有机衔接,探索规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的“等积变形”教学中,先让学生写一写小学所学的面积、体积公式,为学新知识做铺垫。接着,教师用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实物让学生观察、讨论,并解决黑板例题:“大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60mm,高为60mm,小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40mm,若大圆柱体的体积是小圆柱体的3倍,试求小圆柱体的高”。
  上面例题求解后,教师再做下面演示:将圆形玻璃杯装满水倒入塑料透明长方体盒中,装满后(玻璃杯中还剩有水),再让学生计算:圆柱形玻璃杯内径为90mm,盛满水后,倒入底面积为50×60mm平方,内高为90mm长方体,求玻璃杯中的水下降了多少?教学中,教师把握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采用演示等直观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
  同时,教师应根据人的记忆、遗忘规律,及时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复再现,这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总结出有规律的东西,激起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如学习绝对值以后,及时总结、巩固相反数、绝对值这两个概念。经过思考,学生不难得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通过复习、巩固,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弄清了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多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相关章节,以及小学、初中关联知识的学习,及时复习、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这对继续学习和增加数学能力大有裨益。
  三、授之以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使其长智慧,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新生自学能力较弱,不会读数学课本,上课应有意识地对其培养。课堂上让学生直接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读课本(初一上学期),直到学生能自读课本(初一下学期),自理思路,自找难点,抓重点,想疑点。如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时,教师拟出如下导学提纲:①读例题(看示意图),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看课本中列出的方程,想想它是根据怎样的相等关系列出的;③看解题过程,想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是什么;④你还能根据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列出别的方程;⑤比较一下,这些不同的方程中哪种最简便。
  这组导学提纲,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自学应用题的方法。学习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地适时点拨,授之以渔,学生就能养成自觉看书、独立思考、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
  四、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观念、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对初一新生更为重要。其次,教学中,教师应把所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清除他们对数学高不可攀,与己无缘的疑虑,同时使学生做到学用统一,具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意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有理数后,可及时让学生测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帮助父母计算粮食总量等数学实践活动。又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中的“商品销售问题”后,可组织学生走访商店、个体户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基本都贴近生活,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做到课堂学,课外用,理论联系实际,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初中数学的起始教学,是整个初中阶段乃至以后学生继续学习的奠基工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除注重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从其心理、生理、学科特点、兴趣转移等方面去分析、去探讨,在学习目的、习惯、方法以及自信心等诸多方面加以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现状。
   (邳州市新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