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2011-12-29刘卫东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摘要:新课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教师突破原来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文章从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在创新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创新后的实验教学模式特点等诸方面,就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简明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物理实验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能力和素质培养中同样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开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就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做简要论述。
  一、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高中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实验操作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验教学问题。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达到上述要求,应把握好以下内容。
  首先,教师在物理实验前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技能训练,主要指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的技能和改进实验方法的技能。其次,教师要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素质培养,包括能根据教学要求,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形式。再次,教师要在演示实验中能够配合课堂讲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第四,教师能在学生分组实验的预习、实验、完成实验报告等环节给予组织引导,如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训练,组织边教边做的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第五,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己设计、改进某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能力。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全面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对原来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二、在创新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教师突破原来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实验理论的讲授。教师可通过讲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适时给学生传授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学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规范、中学物理实验的主要方法、误差理论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等。通过演示和讲授,转变学生轻视实验的思想,初步理解中学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多渠道激发学生兴趣。
  仪器的基本使用。目前,中学物理实验室可展出的仪器:一是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中的通用仪器,如各种电源、变阻器、电表和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仪器等;二是物理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如万用表、测电笔、气压计、湿度计等;三是常用的检修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教师可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了解,提前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调节要领,以期在后续实验中提高效能。
  难点实验的突破。对于中学物理实验中的难点,教师可采用分组教学,精选几个难点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研究,写成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当然,可对实验报告提出较高要求,如说出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如何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探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也可以对上述要求有所侧重。
  实验方案的改进。教师对物理实验内容在教学前应设计出初步方案,并做好预先实验的得失总结。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几项实验技术,如常见材料加工、原材料的胶接等技术,要求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制定和改进实验方案。
  教具的自行制作。教师在研究制定或改进实验方案的同时,要结合实验要求和教学实际,不断改进和自制教具,以此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研究改进实验方法和制作学具的能力。
  三、创新后的实验教学模式特点
  不断提升思想观念。创新后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实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实验室的开放和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要求,让学生能密切联系中学物理教材,同时吸引了学生课后的投入。实验的研究和改进,教具制作,也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能力培养体系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的深入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由低到高,逐层深化,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连续性,各教学阶段间具有包容性。
  教学内容充分扩展。创新后的实验教学模式,一是增加了实验总量。如原来的物理实验,学生可能只做一次,新模式下可能不止一次。二是扩大了实验范围。这包含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基本仪器也包含了教学仪器、实验室管理中用到的测试仪器、设备检修仪器。三是增加了技能训练机会。如开放实验室,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这样使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增加了。四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每位学生至少有两次讲练机会,相应扩充了内容,提升了能力。
  实验技能得到促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和参与设计、改进实验方案。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要确保学生实验技能在不同阶段得到相应的促进。一是遵循新课程目标教学要求,在实验教学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强化课堂情境,克服有些实验因环境变化会导致操作失败的困难,如静电实验时自行加大环境湿度,做好实验准备阶段先干燥器具、检查绝缘状况的习惯养成教育。二是为了使教师的演示实验操作与课堂讲解密切结合,教师可在操作训练时增加讲解程序设计,在具体的操作中与讲解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总结实验结果。这种做法,无疑有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也可提高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表达能力。
  (通渭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