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011-12-29马相伟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了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同时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展,才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求新知识,从而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态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那么,数学课中,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呢?
  一、激发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从一开始就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如:通过复习旧知导入,从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巧设悬念导入,以故事方式导入,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导入,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导入,设置课堂疑问等等都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老师出了一道题,题目是“买青菜用了2元钱,(),买白菜用了多少钱?”你们能解答吗?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添上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有的说添上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钱,有的说添上是买白菜的2倍…+RXU9ZyXT/lTqqUtvPIiQw==…就可以了。这样巧妙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问题,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氛围中自觉调动原有认知储备,全身心地想计策、出主意,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验成功,让学生爱参与
  在学习活动中,既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学有所长,更要为“学困生”创造机会,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这样,使全体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练习课上,我出示了一道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4:3,这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是( )度。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答道:“90°2/5=36°.”答案一出,其他同学争着举手,有几个甚至在下面暗笑。她好像意识到什么,我让她说理由,她却怎么也不开口了。看到她窘迫的神态,我说:“这个同学脑子动得快,很好。怎样既快又正确,你再考虑一下,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及时给她解围。另一个同学讲了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刚才那个同学又举起了手,她说:“我刚才是想用简便算法,昨天老师出了一道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l:2:3,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是( )度。一个同学用90°l/3=30°,老师说他算得简便,所以我刚才就这样做了,现在我知道错在哪里了。l+2=3,昨天那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今天这个不是直角三角形。”我又追问了一句:“题目中哪个数字改一下,就可以用你的方法做了?”“4改成5。”她回答说。可见,这个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很好的,她第一次说错了,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地训她一顿,不仅不能使学生自己主动探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正确的答案,也严重挫伤了她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成功的体验,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情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养成,还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不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再去体验更大的成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立足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养成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这些,正是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
   (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工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