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1-12-29孙芳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摘要:生活化教学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体现教学的宗旨和使命,顺应新课改要求,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走进生活;引导生活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将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当中”。可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为凸显这一教学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灵动生活
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如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上课铃声响起,学生都已坐在教室静等我的到来,而我故意迟到几分钟,然后急匆匆地跑进教室:“对不起,老师迟到了。刚刚老师遇到一件麻烦事,可是还没处理完,趁上课的机会,集中大家的智慧,替老师出出点子,看如何解决。”接着,我把“麻烦事”说了一下:我早上去买烧饼,明明业主在牌子上写着“一块五角”,可是,我拿了两块烧饼,业主却向我要两元钱,业主说他的烧饼分两种,一种是一块烧饼五角钱,一种是一块烧饼一元钱。我觉得委屈,就和业主理论起来。大家给我评评理。我的话音一落,学生的热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地给我出主意。我趁机把他们的点子写在黑板上,问:大家的点子是否都可行呢?有依据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课本是如何解决的?这种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为上好本节课创设一个很好的情景。让枯燥的理论鲜活起来,使理论服务生活,体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使命。理论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活的再现。社会生活需要理论的指导和支撑。而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学唯有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巧用事例,走进生活
引导学生总结提高。思想品德课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生活的简单翻版。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受同龄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影响的,由于他们认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事物的认识往往出现片面、模糊甚至错误的看法。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在不断扩展,充分利用他们的经历,在审视、分析、探讨他们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有意识地积累生活经验,从而能自主地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精心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性课程,而不能就事论事,以理说理。这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例如:在讲授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打折促销活动会接踵而来。某内衣店高音喇叭喊道:“减减减,减到最低点;降降降,降到最低。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看到别人在疯狂抢购,正在逛街的王小姐一口气买了十套内衣。买过之后,等到冷静下来,她觉得后悔,家里并不缺内衣。请问:你是如何看待王小姐的消费行为的?这些生活情景的呈现,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经验的重建,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三、联系实际,引导生活
有学者指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三个转化……第三个转化是把蕴涵在知识经验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人的观念、信念和行为准则。”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好人生路,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导之以行,服务于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落脚点,也是检验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一面镜子。所以,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用自己的情感热爱生活”。例如,我在上完《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内容后,布置了调查与实践的作业。①调查了解同学与父母交往中存在的种种困惑。②分析这些困惑存在的原因。③提出排解困惑、促进交往的方法。在上完《可持续发展战略》后,布置了一个小活动,由原初三(9)班学生向全校师生发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倡议,并向家人、亲戚朋友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义务宣传活动……通过小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小组协作学习等多种亲历亲为的体验教育活动,强化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以逐步扩大的学生生活为基础,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自己观察、感受、研究社会,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他们就会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人的品行是在生活中养成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
(邳州市炮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