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化趋势中图书馆传统功能形式的转变
2011-12-29李琼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摘要:图书馆通过收藏文献、资料记载传承人类文明,同时通过服务社会公众起到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现代信息的重要特点,而图书馆要体现其价值,发挥传统功能,就要适应时代发展,对传统功能形式进行转变。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功能
图书馆的功能发挥是其价值表现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只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才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文明。自从书籍成为记录人类文明的载体以来,藏书就成为一个社会文明传播的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服务更多的人群,便出现了公益的藏书机构——图书馆。因此,从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感知,图书馆至少具备了以下功能:记载传承人类文明;公益性,即图书馆是在一定范围内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组织;通过发挥文明传播功能,进一步促进社会文明更快更好地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数字化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特征,知识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发挥图书馆的三大功能,有必要对图书馆传统功能形式进行转变。
一、图书馆功能转变的必要性
(1)人们阅读习惯转变对图书馆的挑战。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网络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检索获取信息的方式正逐步发生改变。从2001年以来,利用网络以及电子设备阅读的人群每年以超过40%的速度递增,有网络阅读习惯人群占比已超过50%。同时,虽然每年出版行业的图书品种在不断增加,但是总印刷量却小幅下降,图书库存积压现象严重。而这一趋势的发展,将大大挤压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利用率,如果图书馆不对此进行应变,依然依靠纸质媒介作为记载知识的主体,则其发挥功能的效果以及价值体现将大打折扣。
(2)文明的“全球化”促使图书馆变革。随着文明的发展,“全球化”渗透到文明的各个领域,不仅经济全球化、知识全球化,传统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欧美,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比率,机构把目光转向了数字化程度较低的东方,对东方的历史文化资源产生了兴趣。面对数字资源的争夺,拥有大量宝贵历史文化第一手资料的国内图书馆不得不考虑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在保护国家知识产权的同时,适应时代的趋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3)知识的“爆炸性”发展,促使图书馆数字化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合部分。现代人类知识正以几何的倍数发展、增值。尤其是近十几年,知识在质与量、深度和广度、内涵与外延等方面迅速扩张,获取知识的时空在缩短,使得知识来源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和传播知识的枢纽,如果完全利用以收藏纸质书籍为主的模式,不可能适应,即使通过筛选,选择部分信息收藏也变得非常困难。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断拓展知识存储,应对爆炸的信息,同时还要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为读者提供便利的信息检索和获取服务,成为图书馆数字化转变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
二、图书馆传统功能转变方向
基于信息的快速发展,文明在全球范围快速传播以及公众对于知识索取途径和信息要求的变化,图书馆发挥功能的方式必须相应发展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体现图书馆的价值。
(1)收集、典藏知识的方式与渠道要发生变化。由于现在知识呈现爆炸式快速增长,继续依靠传统的以书籍形式为主的信息收藏方式显然无法赶上信息增长的速度,如果持续墨守传统的知识收集方式,在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必将遭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遗弃,从而被社会和科技发展所边缘化。由于信息增长速度过快,除非特别大的综合性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一般图书馆根本无力于全面信息收集。虽然信息数字化比例不断提高方便了信息的采集,但随着信息化推进,各种项目投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因此在兼顾数字化的同时,发挥图书馆的特色成为一般图书馆的发展思路之一。如各式各样的会员式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等,均以其独特的书籍、信息收集而吸引特定的人群并为其服务。
(2)公益性的适当转变。图书馆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资本,不仅需要购入现代化的硬件、软件,还需要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各种投入以及日常维护开支不断推高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加上目前图书馆的规模、数量正在不断快速增长,完全公益依靠财政力量难以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图书馆发展以及更好服务公众,发挥其价值,有必要对图书馆公益性进行适当转变。如对各种特色图书馆以自营为主,财政补贴为辅;随着各种配套技术引进,图书馆能够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如专业信息检索、特定咨询服务等,可以采取适当收费方式,补充图书馆的运营成本。
(3)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图书馆一般通过提供实物书籍、资料为社会公众服务,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数码电子设备的发展,公众阅读和获取咨询的习惯已经发生改变。各种各样的电子刊物结合数码设备平台,正在逐渐占领公众的阅读市场,图书馆面临着渠道和市场双重竞争的局面。因此,图书馆必须在数字化方面进行投资,逐步加大数字化信息提供的比例,以其公益性和传统价值的优势,让更多的人使用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的功能。
三、图书馆功能形式转变的途径
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图书馆也发生一些变革,但是单纯依靠图书馆本身,即使是国家图书馆,也无法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当前社会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很多领域都有专门的机构公司,通过横向和纵向合作,通过数字化产业搭建数字平台,才能更为有效地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字服务,从而实现图书馆功能形式的变化。
(1)和出版商、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收藏真正意义的数字资源。早期的数字化过程中,数字化等于书籍扫描,把实物书籍转变成图片打包的电子文档,仅仅实现了由实物文档向数字稳定的简单转变。但是,随着公众对数字化认识,各种各样的定制服务,专业服务对图书馆的数字化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比如专题检索、定制咨询等,依靠图片文档根本无法体现数字化的便利性,无法大规模提供各类个性化服务。而出版商和高校等教育机构掌握了第一手电子资源,而这些资源能够方便用于深层次的信息挖掘,提供真正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2)和各类信息开发商、资讯提供商合作。信息开发技术复杂,加上信息领域多,信息量大,单纯依靠图书馆体系内实现全面、深入的数字信息开发和服务困难重重。同时,在各个专业领域都存在一些专业化的公司提供特色信息数据服务,这些公司掌握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并提供了专业化的数字信息服务,如经济领域数据资讯提供商有Bloomberg、路透等;学术资源国内起步较早的有万方、人大期刊网等数据库提供商,以及搜索引擎巨头Google、百度等。图书馆通过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或与其共同开发产品的方式,就能获取丰富的专业化数字资源,同时引入成熟的数字化平台,为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及服务数据化提供了便利。
(3)通过图书馆体系内的分工协作,构建全面的数字服务平台。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服务的投入快速增长,文化服务平台、各类图书馆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而多数机构属于政府财政投资的公益性机构,用于满足不同层次的公众文化需求。因此,全国的图书馆体系日趋庞大,如果能够有效协调这一庞大的体系,将大大便利数字化资源搜集,和普及数字化信息服务。
保护互联网上的各种中文网站资源是国家图书馆的责任之一,国图有义务对中国的网站进行有重点采集,并能提供服务。但目前还有许多困难,首先是要政府部门明确此项任务,授予权力,并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在资源的服务上涉及知识产权,要有一定的法律许可。有专家就认为单纯地依靠国图采集政府网络资源是不够的,各个垂直行业应该由主管部门主动采集与保护,国图可以备份一份,而不是什么资源都交给国图保存。
(莆田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