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过程考核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浅析

2011-12-29姜婷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摘要: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当前的考试制度还存在不少弊端。改革课程考核模式,注重过程考核,能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也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阐述了过程考核的意义,并结合教学经验介绍了一些过程考核的办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课程考核;考核模式;过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不仅能对整个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的考试制度还存在不少弊端。
  一、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积累。在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中,期末考试是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其所占的比重往往是最高或较高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也是作为衡量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依据。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忽视日常学习中课程知识的积累、考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效果不佳、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象频繁出现。
  (2)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由于单一的期末考试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的考核,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不能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修改,因而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二、合理设计过程考核,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如果能够将对课程的考核重点放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合理的阶段性、过程性的考核,并及时向学生反馈考核结果及改进建议,是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现以《计算机应用基础Ⅱ》作为样例,阐述本人实施过程考核的步骤及心得体会,以供分享。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进程、考核目标,以“能力本位”为目标设计考题。以《计算机应用基础Ⅱ》为例,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在一个学期需要对三大知识模块进行讲授。其中,第一模块在《计算机应用基础Ⅰ》中已有部分讲授。教师可以根据各大知识模块需要学生达到的能力、教学进程、考核目标设计考题。教师在设计考题时应围绕“知识、技能、素质”进行设计,尽可能地体现“能力本位”:尽量覆盖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为了增加考核内容的可操作性、趣味性,教师可以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计某项或多项任务。另外,在同一模块的多次考核内容设计中,可以在第一次考核内容中设计基础任务,在接下来的考核内容中设计较难的任务,并且可以涵盖之前考核内容中的知识点,特别是易错知识点,以便帮助学生复习、强化。为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对课程知识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适当提供参考资料以及备注一些操作注意事项。
  (2)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组织学生进行考核。为方便了解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并对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过程考核(可以代替作业)应尽量安排在课上进行,这也减轻了学生课下做作业的负担。但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程进度,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完成该考核。
  (3)反馈考核结果,要求学生完善各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将学生在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反馈到学生本人,要求学生及时修改错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学生的实际考核文档作为样例进行讲解。
  (4)调节授课、考核的方式及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考核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授课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考核情况,设计更加完善的考核方案。
  三、结束语
  本人通过使用以上四个步骤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Ⅱ》的四次考核,得出了一些统计数据(本数据是以220位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样本计算)。
  第一次(考题属于第一模块)、第二次(考题属于第二模块)、第三次(考题属于第二模块)、第四次(考题属于第三模块)考核情况分别如下:考核成绩(98~100分):5.00%、30.00%、57.27%、61.36%;(90~97分):28.64%、46.36%、31.82%、25.46%;(80~89分):40.00%、23.18%、10.46%、13.18%;(70~79分): 18.63%、0.00%、0.45%、0.00%;(60~69分):7.73%、0.45%、0.00%、0.00%;(0~59分):0.00%、0.00%、0.00%、0.00%。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第一到第四次考核成绩中的优秀率、良好率越来越高,成绩处于中或差的学生越来越少。在过程考核的中后期,学生达到或接近满分的越来越多,需要教师反馈给学生需要改进的内容也越来越少。对于得满分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对其进行适当鼓励。
  综上所述,课程考核本身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合理的阶段性、过程性的考核能够对整个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也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容.德国职业教育对我院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的
   启示[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