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设是生命最后一天的实验

2011-12-29蒋光

成才之路 2011年22期

  1974年,魏书生因赞扬孔夫子是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并且不满某些“运动”而受到批判。某一位厂领导从他的日记、文稿中整理出他的“反动言论”竟达108条之多。有的时候,他一天要挨三次批判。他被调离了政工干部的岗位,下放到车间劳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改造。
  魏书生在逆境中站得很挺拔,走得很矫健。他坚定地说:“十年之后,可鉴今日之是非。”
  在那种环境中,再坚强的人也会有烦恼,有困惑,有茫然,有消沉。挨了一天批判的魏书生,忽然产生了一种感觉:“我徘徊在牢狱与死亡的边缘,这也许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吧。”说来也怪,此时此刻,他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感到花更红,草更绿,水更清,天比往常更蓝,云比往常更加姿态万千,连散发着汽油味的空气吸起来都感觉清香。他想,自己该为那些在危难中援助过自己的人做些什么?他还想,自己对这个生活过的世界应该说些什么?于是,那一天他做了不少实事。他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竟然写了四千多字的书信、材料。正因为实事做得多,心灵反倒获得了解脱。
  人间正道是沧桑。魏书生在冤案被洗清之后,在成为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之后,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珍惜时间,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他曾搞了几次这样的实验:“假设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该怎样深情地眷恋这个世界,该怎样为别人、为世界多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又该怎样珍惜这每一分、每一秒。”
  魏书生几次实验的结果都证明:每当他这样想,这一天的工作效率便比平常高得多。每当他这样想,心情就容易快乐,因为今天活得非常有意义,何况并不真是最后一天。每当他这样想,第二天往往也能做更多的实事。
  一些研究工作效率的专家,也研究过人在什么时候工作效率最高的问题。他们研究的结论是:在规定完成任务时限即将到来的前夕,人的工作效率最高。
  魏书生看到了专家的研究结论之后,深表赞同。他联想到自己刻骨铭心的挨斗经历和几次实验,深有感触地说:“谁要想不虚度此生,提高工作效率,谁就要常以生命最后一天的紧迫感,抓住今天,抓住即刻,朝气蓬勃投入新的生活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