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2011-12-29鲁成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2期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著名的诗人梅尧臣,据说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要随身背一个小布袋,每天总要在小纸片上写点什么,然后赶紧塞进小布袋里。有一次梅尧臣坐船去汴梁,同船者都是些文人墨客。为了消遣旅途的疲劳和寂寞,有人提议大家一起作对子、写诗。别人苦思冥想,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来一首好诗来,唯有梅尧臣出口成章,笔落诗成,又快又好,这使同船者都感到愕然。
  一天,同船人趁梅尧臣上岸游玩之机,偷偷打开了他的小布袋,发现里面装了无数的小纸条,纸条上写的全是诗句,有的是半联,有的只有几个字。啊,秘密全在这里。原来,梅尧臣一路上不知疲倦地观察事物,思索诗句,随时搜集写诗的材料。这个小布袋,就是他写诗的材料仓库。可见梅尧臣出口成章,笔落诗成的本事和他平时养成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以下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要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怎么写作呢?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源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处处留意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的习惯。“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笔记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这是大作家茅盾的座右铭。我们可以教育学生:书在身边,专心地看几页;书在手上,认真地读一两篇文章,记下精彩之处,就像勤劳的小蜜蜂见到花儿,总要采花粉。平时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引导他们读好书,多读书,并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摘录好词好句好段,适当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作文时,再把这些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
  二、要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
  观察和思考是密切联系的,观察事物、观察生活时要积极动脑,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将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通过辨别变成自己的理性认识。这样既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习惯,熟练方能生巧。想写好文章,非多练不可。看到美丽的事物,经历有益的事情,听到有趣的笑话,都可以随时写上几句或一两段,从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长期积累,功到自然成。
  三、要养成修改的习惯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鲁迅是这样做的,“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样著名的作家尚且如此,我们学生的文章怎么能一挥而就呢?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要多指导学生修改文章,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从立意、看条理,到看字、次、句是否有错误,多方斟酌、修改。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反复看、读,仔细推敲,直到满意为止。要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四、要养成锤炼基本功方面的良好习惯
  写作,总是按照一定的“习惯”来进行的,同时又表现着某种“习惯”。例如抄写作文,要注意行款对头,可是好多学生就是没有这种习惯。标点符号看来是个小事,可是在一些学生的文章中,就成了个大问题,该用逗号的不用逗号,该用顿号的不用顿号,感叹号乱用,甚至还有学生引号少用半边。
  再者,有些学生没有打草稿的习惯,作文一挥而就,这是不负责的表现;有些学生没有拟提纲的习惯,他们认为麻烦,有的认为束缚“手脚”,限制“自由”;再有就是写完文章后没有修改的习惯,写完就交,结果是丢落字句,错别字连篇,首尾不顾等。
  总之,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就意味着学会了习作,就会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并且是一种可促使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科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这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小学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益提高,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素质,使他们终身受益。
  (责编 夏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