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体验”——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2011-12-29高林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2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一宗旨。
怎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使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挖掘写作的“源头活水”,而这一切就离不开观察和体验。没有观察和体验,学生就会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常见于有的学生一见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唉声叹气;没有观察和体验,教师费尽口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有的学生甚至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而胡编乱造,出现了作文假、大、空的现象,违背了作文写真情实感的原则。故而,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有效观察,真实体验,力求一个“真”字,因为“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之基。
一、观察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写起”,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这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多留意,为写作积累素材,不能“身在宝山不识宝”。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写作方法时,福楼拜要求他站在自家门口,把每天看到的许多马车经过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如让学生感受高山巍峨中的雄壮之美、江水滔滔中的曲线之美、风雨雷电中的自然之美、鱼翔浅底中的动态之美、层林尽染中的静态之美……自然现象变化万千,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它们就是学生习作内容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应教会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培养一颗善于感受、勤于感悟的心,用他们自己的思考去写自己的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主动意识,教师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细节。如一次作文课前,我环顾四周,发现教室的角落里多了一张破损的椅子,不知是哪个调皮蛋惹的祸,于是我临时更改了写作的内容,把那张破损的椅子摆到了讲台上,让学生观察眼前的这张破椅子,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把眼前看到的破椅子的“惨状”形象生动地叙说出来了。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想象这张椅子刚来到我们班级时那浑身油光锃亮的样子,引起了强烈对比,加深了情感体验。最后我以《一张破椅子的自述》为题,让学生以“破椅子”的口吻自述自己一生的经历,学生感同身受,奋笔疾书。有学生这样写道:“我的新主人没想到竟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他一坐到我身上便把屁股挪来挪去,弄得我全身酸疼。他似乎玩得还不过瘾,有时还会抓着我的肩膀,像骑马似的前后摇摆,直到我发出‘咯吱咯吱’的呻吟声才罢休。小主人呐,我这么兢兢业业地为你服务,你怎么这样回报我呀!”有了真实的观察和感悟,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出来,想写作的愿望自然就强烈,“行文如流水”,也就不感到困难了。
另外,教师还要有一颗慧心,多渠道开发写作资源。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关注其他学科,为作文服务。如可将科学课上一些简单易做法的小实验引入作文教学中, “鸡蛋浮起来了”、“纸锅烧水”、“会跳舞的火柴棒”等,引导学生观察科学现象,描写实验过程。这样既进行了作文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又如美术课上有捏橡皮泥、折纸以及用水果做小制作等,体育课上开展的各种游戏,各项比赛等,这些都是极好的习作素材。在学期开始,教师可把各学科的教材翻阅一遍,将其中可以作为作文素材的内容引入作文教学中,这样就打通了作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
最后,要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针对小学生娇生惯养、不爱劳动的特点,在班级中开展“我有一双勤巧手”、“爸爸妈妈,请让我来帮助你”等活动,号召学生在家庭中为父母分担家务,分解忧愁。每周让学生动笔把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情景写下来,然后在班级中开展交流活动,读作文,谈感想。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关注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还能引导他们更积极地生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诸如这样的形式还有很多,先让学生“行动”,再让其“笔动”,他们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体验生活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体验内容,有效引导体验感受的表达。体验,就是要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表达,就是要让体验的“源头活水”不断喷涌而出。
首先,体验文本。我们的语文课本编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文章精华,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趣美于一体,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而语文课本又是学生最熟悉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文本体验和写作有意识地融合起来。例如在教学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时,文章结尾的省略号意味无穷,可以设计片段练笔:伫立凝望,孤帆随着一江春水渐渐远去,“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想象送别友人之后那一份依恋不舍的情怀。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仿写、改写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发了思考,又及时地练笔,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这也是一种体验。
其次,创设活动情境,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刺激写作冲动。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学生的体验丰富多彩。对辩论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等,可引导学生全情参与,眼、耳、手并举,这样的体验会更深刻,感悟会更真实,从而触发写作兴趣,把活动场景跃然纸上,这样的作文有趣、有味、真实可感。这样的体验一定要有观察和引导的支撑,有教师的预设和考量,这样的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水平。如立夏时,组织斗蛋比赛。课前让学生在蛋上画各种图案,并给自己的蛋取个威猛的名字。上课后先让学生讲立夏的来历,接着分别决出鸡蛋、鸭蛋、鹅蛋的“蛋王”,然后再向其他班级挑战,最后,大家一起品尝鲜美的蛋。一系列活动内容的安排让学生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为蛋喜,为蛋乐,为蛋痴,为蛋狂,玩得投入,写得自然真实、生动。
此外,建立有效的激励途径,开展写作竞赛,激发写作兴趣。写作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过程,作文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投入的程度,应千方百计避免他们产生任务式作文的想法。要经常在班级中开展写作评比活动,如确立写作对手,评选写作能手,每次习作评选“进步之星”、“创意之星”、“文笔之星”,分别授予相应的徽标,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使之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可以创造性地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写作逐渐成为一种兴趣,达到写作水平螺旋式地上升。
作文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作文,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他们写作的素材,使之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全情投入,加深体验,引发感悟,以我手写我心。只要我们多思考,就一定可以让每一次的作文课都成为师生共同期盼和享受的美妙的心灵之旅。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