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期盼有

2011-12-29孟晓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2期

  上学年,学校安排我到农村小学支教四年级语文。记得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在上《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之前去收集竺可桢的相关资料,第二天,我检查全班30个学生收集的情况,结果只有6个学生收集。还有一次,教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我安排学生自编该课文的课本剧,让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同学进行表演。第二天检查表演情况,结果是寥寥无几。
  上述两例不是个案,不少农村小学布置的语文课外实践作业,学生不能如愿完成,或者敷衍了事。学生仍笼罩在“应试”的阴影之下,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形式单一,无非就是抄词语、抄背诵部分、做练习册等,学生做作业筋疲力尽,感到枯燥无味。这样的作业,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归纳如下。
  原因之一,条件所限,学生难找相关资料。由于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家庭并不富裕,课后独自分散在家中,家里没有电脑可查阅相关资料,即使找到相关资料的学生也只是从相关教辅书上获得片面的资料。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得不尽如人意。
  原因之二,农村家长对子女的语文课外实践作业的思想认识不够。例如在教学完《走,我们去植树》这篇课文后,正好赶上植树节,我就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田野植树。在我了解学生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时,就有学生诉苦:爸爸妈妈不让去植树,理由是“植树把衣服弄脏了”,“植树对学习没什么作用”。据学生反映,家长只要求孩子把学习成绩搞好,说弄这些玩意没用,足以见得家长的思想认识不够。
  原因之三,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袁贵仁部长前段时间也提到: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正因为如此,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作业,很多教师便少安排或不安排,即便安排,也只是在备课本上写着,或简单向学生提一下,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要求。教师都担心学生在完成课外实践作业中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进行了探讨并制定了有效对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关注和对语文课外实践作业投入的热情,让学生动起来,走向社会、大自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在教学实践中,我安排了以下课外实践活动作业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1.辨一辨。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一课时,很多学生认为爱因斯坦连自己的房间都不整理不是最伟大的人;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爱因斯坦之所以不整理房间,是因为他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这就是他伟大的一种体现。对学生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我让他们进行了辩论。辩论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说它反映了学生语文的整体素质。
  2.说一说。 如教学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后,告诉学生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的,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主动去关心他们,主动帮他们盛一次饭、倒一次洗脚水,这也是对他们的关心;学习了《春联》,要求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可以送给同学并说明对联所蕴涵的含义,接到对联的同学先说说感想,再回赠同学。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兴致盎然的对话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3.走一走。如教学完《云雀的心愿》,可结合当地乱砍滥伐、垃圾乱扔、污染较严重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一组作业:(1)采访居民,了解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2)给环保部门写信,提出整改的建议;(3)设计一条环保广告语。这些作业既有内容的结合, 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整个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调查访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同时,整个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4.查一查。如教学《虎门销烟》之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文字资料。这种查阅性的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信息社会。
  5.画一画。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教学一些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如《天安门广场》时,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示意图。通过画图,让学生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获得新知。
  6.想一想。如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等课文后,可布置想象作业,引导学生写一写医院的全体员工与叶欣作最后的告别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7.演一演。如教学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让学生自编课本剧,他们分工合作,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情感体验,积累了课文语言。
  除了上述措施外,我还利用家长会和班会让学生和家长对语文课外实践作业进行思想上的转变,引导他们走出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让家长和学生意识到课外实践作业的意义和作用。我还结合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如在讲解《燕子》、《金蝉脱壳》、《大自然的文字》、《夜晚的实验》等课文时,燕子、金蝉脱壳的现象、大自然的文字、蝙蝠等这些资源在农村都是现成的,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