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流溢在语文课堂
2011-12-29王长智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2期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通过教材的学习,通过课外的阅读,通过社会的实践都是获得语言感知的重要途径,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表达,学生可以直接感受语言的博大精深,直接体会语言的恰当运用,直接接受美的熏陶。
一、直抒胸臆,让师生之间的感情产生共鸣
教师上课,就是在与学生进行对话。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向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只能单向地听到学生的思考结果,而看不到教师的思维火花,更看不到师生间的智慧碰撞。教师应及时地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可以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更好地把自己的感情与学生的感情融为一体。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第八自然段时,讲了花儿和儿童的共同特点之后,他情不自禁地说:“不仅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使者,人也是春天最美好的使者。如果说花是自然界最美的使者,那么儿童就是人间最美的使者。儿童是人间最美的春光。”这一段话不仅将花与儿童的共同点揭示了出来,而且把儿童的美好导向了极致;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花儿的美好,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儿童的美好,从而把学生的心与冰心奶奶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也更好地理解了冰心奶奶爱儿童的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引导者的地位,在心灵上没有与学生保持平等,把自己的心门紧紧地关闭着,而只行使着叩击学生的心灵之门的使命。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样,也经历着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也有着生成性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及时地把这种生成性的内容传达给学生,就会与学生在心灵上形成交流,就能更好地体现教学始终是向着学生开放的。
二、催生感情,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文本都在向教师和学生传达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也包括感情。因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加之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是多样化的,所以,阅读感情对每个人来说有强弱之分,有缓急之别,但对于同一个文本,对于生活阅历相类似的学生来说,对于非常熟悉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教师来说,所产生的感情应该是大同小异的;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相对于教师而言是显得极为缓慢的,所以,教师恰如其分的感情表达,就是催生并深化学生的感情,促使他们对文本更好地理解。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他问学生:“你只见过周总理一夜的工作,那怎么可以断定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期间的工作安排吧。”当显示了周总理在逝世前的工作安排后,他又深情地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劳苦,现在你信吗?(学生答:信);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简朴的,现在你信吗?(学生答:信);他每天都是这样的死而后已,现在你信吗?(学生答:信)。为什么?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这一组排比句,是对整篇文章感情的升华,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层层深入,把在场的每个人的心都深深地震撼了。
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就如同一把柴火,在学生的心中燃起了一把熊熊烈火,让学生完全进入了忘我的与文本对话的境界。有这把柴火与没有这把柴火,效果是不同的。为什么有的课堂一课到头都是平平淡淡,缺乏高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感情没有表达出来,没有在适当的时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教师依靠教学环节的设计将教学推向高潮,也有的教师依靠感情的倾诉将教学推向高潮,两者谁更有生命的活力,更能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不言而喻,答案是后者。
三、情感导读,让学生真实的感情融入朗读
怎么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这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很多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只侧重于朗读的节奏,而没有从感情上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指导也需要教师具有美好的语言,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触发学生的感情,让朗读具有更高的境界,而不是只有类似于有感情地朗读的语调,而没有真实的情感流露。
王崧舟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两句”时,他用了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句式指导学生一边体会周总理工作的劳苦、认真,一边通过朗读把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朗读出来:只听见时钟“嘀嗒嘀嗒”地走动,周总理坐在写字台前,只见他——(学生读上面的句子);这时,东方发白,天将拂晓,我们的总理啊,仍然坐在写字台前,拿出今晚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学生还是读上面的句子)。这样的朗读指导,这样的导读语言,一唱三咏,使得学生的感情跌宕起伏,眼前仿佛出现了周总理整夜整夜地辛勤工作的镜头,读一遍就有一遍的体验,读一遍感情就会加深一层,每一遍的朗读都使周总理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高大,精神越来越伟大。
大部分教师平时指导学生朗读,往往只是注重学生的朗读语气,没有注意到学生朗读的感情体现,尽管所提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如果让我们教王老师指导的这一段,我们可能会说“让我们带着崇敬的感情来读”,但是这种感情怎么才会产生,而且读这句话时怎样保持并升华这种感情,却被我们忽视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抓住朗读这一语文教学的生命线,让师生情感在语文课堂上自然流淌。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