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课上寻求语文味

2011-12-29周小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12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一、以品激情,感受“语文味”
  1.朗读激情
  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品评文字美、激发情感的最简单的方法。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课文中的情节或人物的特点选择朗读的形式,表演读、分角色读、伴奏读等等,只要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能让学生体会文章美的,都可在课堂上运用,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化文字为画面,化无声为有声,做到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生情。
  以《台湾的蝴蝶谷》为例,全文文字优美,场面壮观,情感激昂。要让学生体会黄蝶谷“金光灿灿”的壮观,彩蝶谷“五颜六色”的柔美,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两种山谷的特色。在具体教学一种山谷时,可进行表演读,在动作、表情的配合下读出正确的语调,把握一定的节奏和重音,正确处理文中情感的变化,体会蝴蝶谷景象的迷人。
  2.情境促情
  李吉林老师曾说,情境教学要以激发情感为动因,以审美教育为手段,以感受形象为依托,引导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课文的情感的。《世界多美呀》一课中播放世界各地旅游景点的画面,再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全新的刺激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乌鸦喝水》中,学生动手试验,亲身体验瓶子里的水在渐渐升高,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克服困难,促进了对文本的感受。
  3.情趣再生情
  语文的情趣在于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还在于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利用自身的语言、课堂的组织节奏、课文的特定情节等去调动情趣,打开情感的突破口,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自觉愉快地学习。《三个小伙伴》中,小野猪用长鼻子拱树坑时,教师皱着眉头问:“小野猪,小野猪,你拱得动吗?你是怎样拱的呀?”这下,课堂热闹了,一个个“小野猪”都行动起来,奋力“拱树坑”呢!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心情下,在积极参与的状态中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更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文章情感的体味。
  二、以析赏美,享受“语文味”
  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中间必不可少的就是必需的恰当地咬文嚼字。我们不仅要赏语文文字的精妙,还要推敲为什么能这样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规律。在教学中,适度的问题设计可促进学生沉潜下去思考,通过比较、分析、替换等方式,体会语文内在的魅力。还以《台湾的蝴蝶谷》为例,文章中写 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中的三个动词“飞过”、“穿过”、“越过”,具有一定的不可调换性,为了使学生了解这一点,教师可设计一些层次性的问题:(1)这三个动词能调换吗?此时,可让学生调换过来读一读,比较不同点。(2)为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用简笔画再现出花丛、树林、小溪图,让学生注意这三个地方的高度和广度,知道蝴蝶可以从花丛上面飞过,却只能从树林中穿过,小溪不宽可以越过。因此,这三个动词不能调换。 (3)哪篇文章中也有这样意思相近,却不可调换的例子呢?引导学生联系《蜗牛的奖杯》中的“生怕”与“唯恐”,再次体验语文遣词造句的魅力。这种细化的、形象的、多角度的品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思考的热情,更让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确保,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独到之处。
  三、以写促用,回味“语文味”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学用结合也是学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显现出语文的语文味。
  1.依葫芦画瓢式
  读是为写提供基础的,而仿写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生学会写作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在语文课教学中就要准确把握这一点,并充分实践这一点。如《云雀的心愿》第十自然段写大树的蓄水作用时,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并且按“树冠”、“树干”、“树下”、“土壤”这样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描写,使得文章更有条理。教学中在采用多媒体凸显它的好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描写动物的片段。这样,语文独有的听、说、读、写的“写”在课内就得到了训练。
  2.意犹未尽式
  很多故事性的课文的结尾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让学生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狼和小羊》一文结尾写道:“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可启发学生想象狼向小羊身上扑去后,小羊的命运会如何,是惨遭杀害,还是奇迹出现呢?此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一定会高涨,这种想象的训练不也“练”出了令人欢愉的语文味吗?
  这样的课堂焕发出了语文课应有的味道,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引发了情感……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得到和谐统一,这是语文课自然的、本位的回归,是语文老师应该寻求的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