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走进语言深处

2011-12-29张聪慧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9期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地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在学生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揣摩、感悟中形成。因此,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语言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说明学生找到和找准需要品味、值得推敲的语言也就成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依据学生实际,为学生搭建品味语言的津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深处,是语文教师的作用之所在。这里列举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示范品味方法
  
  语文学习遵循着“直观——思维——实践”的一般认识规律。因此,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和模仿他人运用语言的方法,是语文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语言,教师的示范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一个重要管道。
  示范品味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实例呈现品味语言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推敲、玩味语言。比如,笔者在教学《土地的誓言》时,让学生品味“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句中“泛滥”bHm+oIxHuggo8ruWEHAh6LXGwmrtw89B7Q6yCnKNfm4=一词的用法时,就设置了这样几个活动来示范品味语言的方法:
  1.让学生用“泛滥”造句。
  2.从造句中可以看出:泛滥既可以修饰“水”,也可以修饰“思想情感”。
  3.问题分析:为什么泛滥既可以修饰“水”,又可以修饰“思想情感”呢?水和思想情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填空:她柔情似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____。
  5.比较:澎湃、泛滥、涌动。
  6.方法总结:明确该词的本意,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了解词语本意和所处语境的关系,近义词比较,品味词的深层含义和妙处。
  7.练习:理解“在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这个词的深层意义。
  由于教师的示范,学生品味语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次接触的学习内容,我们积极提倡教师示范学习方法,即使学生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该加以肯定,为学生品味语言搭好第一步台阶。
  
  二、提供助读数据
  
  为了给学生以思维的启发、鉴赏的启迪,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文本语言,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助读助学资料,说明学生更好地品味语言,理解课文。
  比如,学习陶渊明诗歌《饮酒》(其五)时,可以引入苏轼语:“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引导学生们揣摩“望南山”与“见南山”的差异,领会作者用词的微妙。也可以引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论述:“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以此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忘我境界。
  
  三、提供对比对象
  
  文章在选人教材时,经过教材编写者的加工或删改,所修改之处,定是值得咀嚼和寻味之处。可以让同学们比较教材中的选文和原作有哪些不同之处,思考教材编写者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改,修改之后,是好了还是坏了。如《羚羊木雕》《斑羚飞渡》《山中访友》的教学都可以通过原作与选文的对比来品味语言。
  有些选文已经被制作为录音、录像作品,可以参照比较文选作品与录音、录像数据的异同,进行对比。
  比如笔者在教学《百合花开》的时候,利用录音数据和文本数据的区别,寻找出两者用词的差异:直直——直立、吃惊——不屑、顶上——头上、灵醒——灵性、颜色——风景、欢喜——喜欢、乡村——農村、百合——野百合、留言——教导等词语,仔细琢磨词语的差别,细心体会其微妙之处,比较在具体的语境中,用哪一个词语更合适。
  还可以与同主题而不同文体的文章对比。比如于漪老师在教学梁衡的散文《晋祠》的时候,先让大家听写《中国名胜词典》的条目“晋祠”中的内容,寻找二者的异同,进行比较揣摸,从而把握散文的语言特色。
  
  四、包设与作品语言对话的情境
  
  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与作品语言对话的情境,调动学生品味语言的主动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冰心《纸船》的时候,就设置了这样一种情境:
  师:1999年,在冰心奶奶生命的最后一年,她得知《纸船》将要入选初中语文新教材时,非常高兴,于是就给全国的小朋友写了一封信,题目叫“又寄小读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
  生:想!(学生兴致盎然。推荐一位朗诵好的同学读多媒体课件上的信)
  又寄小读者
  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
  得知《纸船》将入选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橘灯》一样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啊!
  我就以这封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们,我相信,有了你们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此致敬礼
  你们的冰心奶奶
  199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