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管理之我见

2011-12-29史丽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又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小学生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耐心、细心并持之以恒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习惯养成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也要反复抓。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反复现象,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也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抓住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训练孩子的行为,相信您会有可喜的收获。习惯养成要坚持。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
  二、强化训练,经常给予正确的评价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的。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作为长者,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扬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其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而不去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就等于是空话一句。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
  三、常引导,敬楷模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总之,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地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并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唐山市丰南区群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