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五大法则
2011-12-29顾宜倩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在学校,经常会听到一些同事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对他好吧,他不领情,还说你是没事找事;要是你对他严厉,他更会抱怨连天,说管得太多,他没有自由,有时还故意反着给你干。”无独有偶,我也在私下里听学生议论说老师太教条,不懂得他们的心理,不尊重他们。这些都说明,“师与生”这对传统意义上的对立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使整个班级工作举步维艰,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则能促进整个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建立。因此,建立“师爱生,生敬师”的和谐师生关系是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的。
一、由生观生,善解生意
这是处理师生关系的第一原则。十七八岁的学生,正处在心灵的第二次断乳期,渴望被人理解,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标新立异。他们的内心世界极其敏感。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发现问题不是去细致调查,而是习惯凭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学生的对错,这就造成师生之间观念的对立,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其实,这时候需要的是双方尤其是教师一方改变从“我”出发的单向观察与思维,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观察对方,即所谓的“由彼观彼”,在此基础上善解对方之意,相互理解,学生多些尊敬之心,教师多些倾听之意,这样大家其乐融融,班级怎么会管理不好呢?
二、了解生情,欣赏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理解与欣赏,得到欣赏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与奋斗的动力。在应试教育这个体系中,绝大部分是教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得不到理解和关爱,更不会有人去欣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此,他们或自暴自弃,或异常自卑,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为此,教师应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坚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适合的教育方法”的信念,多观察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他们的长处,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让他们逐渐认识自身的不足并改正,坦然面对人生。
三、树立榜样,取信于生
“靠行动取信于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到,做好表率作用。比如,班主任在入学之初对学生提出仪表、出勤等方面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仪表整洁、得体、大方、端庄,要在规定学生到校时间之前,到班级做准备工作。其二是对学生作出的承诺要真正实现,如遇到困难也应及时向学生说明原由,取得学生谅解,做好补救措施,不能信口开河打“空头支票”。只有给学生正确的行动指引,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地配合教师的工作,高标准地达到教师的要求。
四、尊重学生,平等待生
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有一次在汽车上,我听到几个学生在抱怨老师,听声音还有我们班的学生。可能由于人多他们没看到我,所以我乐得“偷听”他们对我的看法,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我对他们亲切、关心,他们会夸奖我,可我班的学生对他朋友说:“我们老师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势利眼,对好学生是笑脸相迎,对我们则是横眉冷对。假如我们犯同样的错误,她一定不会一碗水端平,还不听我的解释,就认为我是故意的,没劲。” 听着他们的话,我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开始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如学生所说的那样,结果发现我对所谓的坏学生真的是有些过分严厉。其实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们能尽快改正坏习惯,成为好学生。我也曾跟他们做过耐心细致地交谈,对他们提出我的要求和希望,但当他们再次出现同样错误,我的耐心就耗尽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开始改变策略,一视同仁,并对差生付出更多关心和耐心,做到奖罚分明,让他们感受到我的严厉是为他们好,师生关系反而更融洽了。
五、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赞扬、鼓励、夸奖等这些赏识犹如阳光,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但一味表扬只会使学生飘飘然,然后忘乎所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当学生出现问题或有思想波动的时候,这时的教师不是冷眼旁观,也不是冷言指责,而是给予严厉但入情入理的批评,以及耐心细致的交流、分析、探讨,相信这样对学生的触动要远比表扬大得多,也强烈得多,影响也会更深刻。当学生经历过风雨见到彩虹的时候,在他们心中一定会升起对你的信赖与感激之情,班级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总之,只要教师能用真心去对待学生,学生也一定用会真诚对待教师。
(徐州第二职业中学王陵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