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恰当把握多元解读
2011-12-29杜运杰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阅读,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
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学生的这种多元理解如果是正常、健康、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这种理解。
所谓多元解读,通俗一点说,就是对同一文本,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说,让学生有各自的看法,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恰当把握多元解读呢?
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是不同的,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个性理解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意愿出发,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教师要提高理念认识,把学生的理解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要样样包办,以为学生什么也不懂,唯教参是讲。如《故乡》的主题理解,学生就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反映了旧中国的思想落后,有的说侧重表现知识分子的痛苦探寻,也有的说表现了像闰土那样的劳动人民的不幸生活。学生的理解只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能自圆其说,就要给他肯定。
二、要注意解读的原则性问题
我们说让学生各抒己见,但并非只要有“见(解)”就要“同(意)”,我们的解读原则应当明确:一是要准确。这是最基本的解读要求。因为任何文本的解读如果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曲解的,那就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二是要符合文章意图。不能让学生养成断章取义的不良阅读习惯。要立足于文章的背景,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三是要立论充分。对文本的认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如何,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风,不能想当然地解读。要求证,要论实,切中要害,把握文章的主旨,而不是故意的曲解。可以说,解读的原则性是不能不强调的,因为只有原则性问题搞明白了,才能在阅读的有效性上收到效果。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是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崇尚个性的思维在不同的学生中沉淀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无疑具有很强的活性,犹如一个磁场,能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培育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思维。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教育的本质回归意味着尊重与发展个性,在激励求异的原则下,多元解读的课堂气氛是宽松而民主的,学生敢持己见,标新立异,有充分的心理空间和自我意识。
三、要注意解读的方向性问题
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认识,在课堂的表面生成上来看,确实是一片生气,但教师不能追求表面化的东西,应以负责的精神对待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面去理解文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理解,我们过去的教材理解成以“反封建礼教”为主的思想,所谓的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等。这种理解为什么不被认可了呢?我想还是理解的方向性出了偏差吧。通观全文,作者以不无怀念的语气写到了百草园,当然对三味书屋的生活特点也做了真实的记录,但这是时代的烙印,并不是作者要“痛批”的一个方面。我们生活在新时代的读者带着强烈的 “阶级仇恨”来读,当然就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错误了。所以,对于解读的方向性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负责。
四、要重视阅读重构的问题
重构”是什么呢?通俗讲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不管是一千个还是多少个,总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是麦克白斯或李尔王。作者写出了心中所认知的世界,呈现给读者的视窗里的世界就要靠读者自己去想,加上每个人的认识水平不同,所构想出来的文本世界一定是有差别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重构,这里有一个引导与认识的问题。
以《小橘灯》为例,学生心目中的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子?她长得怎样?她的心灵世界有多大?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肯定是有自己的特征的。但是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呢?我觉得只要学生认识正确就行,符合了我们的道德规范、学习要求,符合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就是正确的认识了。让学生还有一个想象的余地,这样就会更好了。如小姑娘后来好了吗?真的好了吗?她成了老太太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是让学生重构的引子。学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认知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
五、“多元解读”应紧扣文本
提倡多元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与发现,绝不意味着简单肯定学生不成熟甚至错误的文本解读。漠视文本的客观存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导向,无原则地认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任由他们带着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走出课堂,是对多元解读理念的误读与曲解,也是语文教师的失职。德国美学家伊瑟尔说过:“文本的规定性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结构,而对文本意义作随意理解和解释。”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但是并非每种反应都能准确指向文本的核心。
总之,多元解读是必要的,但是也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约束的自由。只有在合理的尺度下的解读,才是有意义的解读。
(胶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