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有效教学浅析
2011-12-29徐兴建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体育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那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呢?
一、吃透教材,通过目标引领内容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照搬照抄。而我认为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一旦把教材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教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注重运动技术的追求,激发运动兴趣
运动技术是世代传承的,系统而有科学性,其内在的提升过程是体育学科魅力之所在,运动技术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运动技术提升过程是实现其他领域目标的载体。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进行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和学习和锻炼。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我们要探究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例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
五、评价学生点滴,时刻保持主动学习的动力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遇到了挫折怎么办?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现代的课堂更具有活力。
评价内容不仅要有对体能的评价,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要有对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这些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动态化,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且更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与创新精神和体育能力,以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
(苍溪城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