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响幼儿音乐节奏教学之门

2011-12-29汤妹娟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幼儿音乐素质的早期培养作为美育方面提高与发展的一个分支,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应从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抓起。
  一、养成倾听习惯,培养音乐节奏感悟能力
  拥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但是幼儿获得信息的前提,也是提高幼儿音乐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刚入园时,感受音乐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弹钢琴时,有的孩子会围在钢琴旁轻轻点头、拍手、哼唱或舞蹈;有的则会边玩玩具边听音乐;有的孩子会先看看教师,认为与自己无关的就接着玩;而有的却只会哭闹、叫喊,好像感觉不到音乐。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他们稳定性差、好奇好动、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等显著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优美旋律,编排简单的动作来养成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
  小班幼儿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活动。在欣赏激昂明快的进行曲和表现动物形象的乐曲时,孩子们会根据教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感受,边模仿边手舞足蹈。像迪斯科、日常生活乐曲如《下雨了》《小鸟飞》等听音游戏,都能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这些轻松愉快的律动游戏中,幼儿模仿小动物的走、跑、跳、飞、叫的样子以及一些生活常规的动作去感知和理解韵律动作所表现的内容,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会不断提高,对音乐兴趣也日益浓厚,想用动作去表现音乐的欲望也渐渐强烈起来。当幼儿发现音乐中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乐趣,就养成了倾听音乐的习惯,提高了音乐节奏的感悟能力。
  二、设计音乐活动,培养感受音乐节奏快慢的能力
  幼儿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后,教师可用铃鼓的节奏引起幼儿的兴趣。如边拍铃鼓边说:请你跟我拍拍手(点点头、跺跺脚);幼儿会以同样的节奏回应:我就跟你拍拍手(点点头、跺跺脚)。教师在孩子面前示范,带动大家边拍边说。慢慢地停止语言提示,完全以铃鼓的节奏发指令,拍铃鼓的节奏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当孩子们感到太快时,会急忙乱拍。这时,教师可把速度慢下来,让孩子们恢复原来的节奏,最后停下。通过这样的拍节奏游戏,幼儿慢慢懂得了来不及拍时的节奏快,相反的节奏就慢;明白了渐渐快起来和渐渐慢下去的节奏是怎样的。幼儿有了初步的音乐节奏感后,其感受力和表现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
  经过这样的训练,一些感受能力强的幼儿能够体会到节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仍有一些感受力较差的幼儿随着节奏快慢的变换总是不合拍。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精心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如《小兔和狼》《三只羊》,通过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具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投身到音乐活动中,不断地累积经验。他们从中感受着音乐节奏的快慢,并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这不但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大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和节奏性不断得到增强。
  三、实施经验迁移,培养表现音乐节奏强弱的能力
  幼儿很小就对声音的轻重、大小产生感觉。幼儿刚入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去小便、洗手时像小猫一样轻轻地走路,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等。有时孩子们吵闹时,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让他们安静下来:“小朋友们,请你们用小耳朵仔细听,你能听见什么声音啊?”有的孩子会告诉教师:“小朋友吵的声音、录音机里唱歌的声音。”教师可以肯定他:“对呀,录音机里在放好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啊?可现在录音机里的声音听得见吗?我们怎样做才会让里面的声音大一点,更好听呢?”有的幼儿会马上安静下来不吵闹,他们知道自己的声音变小,录音机里的声音就听得见了。有的幼儿会说 :“我站在录音机边上听,声音就会很大了。”还有的幼儿说:“录音机上面有个转的东西,可以把声音变大变小的,往那边转声音就会越来越大了。”……这时教师便追问:“你还在哪里听到过这种越来越大的声音呢?”有的小朋友说:“我在家听见爸爸上楼梯的声音就是越来越大的。” 有的小朋友还告诉我:“汽车开到幼儿园这边的时候,它的声音就越来越大,汽车开走时,声音就越来越小了。”最后得出结论:声音越来越大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渐强,声音越来越小就叫渐弱。
  幼儿能辨别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变化后,教师就可以实施经验迁移,启发用其他方式表现声音快慢、强弱的变化。开始是拍手,孩子们对快慢的表现还能掌握,但对声音强弱变化的认识和表现还不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玩大皮球时“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的经验,增加一些轻重要求的难度,让幼儿通过跳跃高低的方式来表现节奏的强弱。后来让幼儿听老师的琴声来感受声音的强弱,琴声很小就轻轻地按节奏拍手、点头;琴声适中就和平时一样拍手、点头;琴声响亮就重重地拍手、点头。孩子们快乐地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内心感受。
  四、注重个别差异,促进表现音乐节奏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音乐的感悟水平不一样,对音乐节奏的掌握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音乐节奏表现能力的培养中,我们要注重个别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对音乐感受能力强一点的幼儿提出的要求相对高一些,对音乐感受能力差一点的幼儿则相应地把要求降低一些。所以对有的幼儿要求他掌握节奏的快慢和强弱,而有的幼儿只要求掌握节奏的快慢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表现出对音乐节奏的不同要求。同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利用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与肯定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特别对于节奏表现能力较弱的孩子,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鼓励,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必须多听、多唱、多想、多做,进行情感方面的体验。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强烈,表现欲旺盛,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只有结合唱歌、跳舞、表演等其他音乐能力同步进行,让幼儿体验到用语言、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才能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