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心理 改进政治课教学方法
2011-12-29郑启敏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中学政治课是学生的行动指南、思想武器。这门课程所要提高的学生的能力,除了各学科都应培养的能力之外,主要是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分析的能力,也就是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中学政治课教学通过传授知识的手段,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动。
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内容抽象、知识性强、趣味性小、教学难度大的特点,加之某些教学内容已落后于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政治课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现象。有些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予以重视,认定其为副科,教师的讲课也只是应付差事。也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中学思想政治课看做是“捞分课”“垫分课”,不管教师的教学艺术、教法方法怎样,只要能让学生把政治得分搞上去就行,使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流于“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形式,这些有悖于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使得中学政治课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有意注意比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学生基本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但仍然具有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如果教师在讲课时采用照本宣科的单调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枯燥的语言,学生就会昏昏欲睡,不知不觉地已魂飞天外。可见“填鸭式”的教学法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法,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2)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图表、图片、直观教具、幻灯、录像、参观访问等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过程;(4)引导学生设疑深思,质疑解惑,尤其要引导学生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中学生的思维感情非常容易激发,但往往表现得比较脆弱,动情之处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又会痛恨得咬牙切齿。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感性交流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感教学的方法,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学生,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按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制订教学方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知识丰富、心理健康、具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遵义县三合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