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

2011-12-29王巧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作为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英语课,只有把英语当做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开口能力,更好地掌握外语这个交际工具,我在教学中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努力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一、生活化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热身:每节课开始,学生虽走进了课堂,注意力却有可能还在课堂以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活动的形式应采用多样化,如轮唱英文歌、说绕口令、英语单词接龙、做动作说单词、摸猜游戏、报数等。让学生唱首英语歌,接着做两三分钟的日常生活情景对话表演,目的就是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贴近学生生活和充满轻松、愉快的英语的氛围,通过人人参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这样既锻炼了听说能力,又调动了师生情绪,并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效地转移到课堂上来。
  课中练习:譬如,在教pencil、ruler、bag、book 等学习用品时,可开展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单词接龙游戏、传话游戏等。结合I have a…句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设计抽奖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语言。如此,将枯燥、机械的单词运用到生活化的语言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训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机会,渐渐地把语言难点融化在交际操练中。
  课末巩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临下课前5分钟,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让每节课有始有终,可设计一些锻炼口语的竞赛类游戏,使教学活动达到另一个高潮。
  二、作业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了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游戏的引入
  游戏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既增加趣味性,又能培养听说能力。游戏不是目的,只是让学生通过游戏这种形式,有更多的英语口语的听、说练习。在学习四年级上第三单元《My Friends》的时候,我的学生一起玩了《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请一个学生蒙上眼睛猜,另外的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大家一起来描述班里的一个指定的同学。有些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但他很勇敢地尝试了,而且他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也在吸取着养分,听得多了,渐渐地他也能够正确地表达了。这样,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了巩固,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