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2011-12-29钱彬彬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摘要: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能促进认知发展,促进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心理的不稳定性导致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很难做到随时监察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随时吸收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或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进行自我质疑、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往往是求助于教师的评价或标准答案。究其原因,就在于小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低下。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
世界知名教育家、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创新活动,是数学活动的动力,必须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以便他们学会反思。”这说明反思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不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会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不知为什么学、如何学、学得怎样,都是人云亦云,不知如何调节、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课堂内容进行反思性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许多数学知识仅凭课堂专心听讲是难以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的,还必须经过反思这一环节得以消化、吸收。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设计了“量一量”活动,让每位学生选择身边喜欢的一个物体作为工具,去测量课桌面有多大。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汇报。生1:我用数学书摆了一下,桌面有6本书那么大。生2:我用手掌量了一下,我的课桌面有24个手掌那么大。生3:我的桌面有10个铅笔盒那么大……学生间互相争执,相持不下,教室里一片混乱。这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人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同样规格课桌面的大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于是,学生们开始冷静下来进行反思。经过反思,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同一个面积,借助不同的测量工具,就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虽然这些结果都正确,但给我们确定物体表面的最终大小会带来不便,因此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面积单位。这样,接下去的认识“平方米”及“平方厘米”等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反馈理论告诉我们,反馈交流要实现“智慧共享”,一方面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巧设情境,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习惯,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数学教学可以向语文教学借鉴学习,安排一个“数学小练笔”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写写数学周记、数学小论文之类的,当然既然这样做了,教师也要定期进行检查。因为不检查,就相当于说了没做一样,效果肯定是不容乐观的。
二、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就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做了多次后,还是经常出错。原因之一:学生习惯于做完题就了事,并不会主动考虑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对解题方法、解题中反映出的数学思考作深刻的再认识,即没有反思的习惯,故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每次解错题后,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审视错误题目,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后掌握题型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并及时记录在“反思本”上,引以为戒,尽量杜绝今后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其次,教师可以定期抽出一节课对相关错题进行重组,在全班展开一次“纠错集体大行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此类错题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前一阶段反思的效果如何。在此,要提醒我们教师的是,这样做的目的并非只是作秀,也不是为了与众不同,我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这样的形式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认真解题的好习惯,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责任意识太缺乏了。有了一个好习惯,相信会比反复做题更为重要。
三、引导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形成反思性学习
数学交流,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对思维过程的反思。因此,教师可以变换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将班级学生按男女生比例、数学基础、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个性心理及学习成绩,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按要求程序去操作,布置课前预习,提出要求,看书回答问题,组内循环检查与议论,并确定中心发言人,向全班交流学习结果。教师可以好好利用网络这个好东西,及时有效地对数学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进行反馈与交流。学生还可以建立个人网络日志等,从而促进学生的自律学习。当然,这一点对我而言暂时只是一个设想,但梦想成真也并非不可能。
四、引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进行反思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袋中可以收录以下内容:最满意的作业,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解决某些问题的策略,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等。还可以一开始就在袋中放上自己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数学学习目标,这样大家就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作比较,从而更加有的放矢。教师当然也要当好引领者的作用,及时、随时引导学生结合成长记录袋中的目标,适时反思自己的成长情况:实现了哪些学习目标?获得了哪些进步?还需要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并组织学生在班上开展自评和互评等。
总之,小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艳明.浅谈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