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12-29张道玉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而且还要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情景化
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刻意求新,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巧设疑问,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来查找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讲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时,教师应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然后,再结合课本知识,与学生一同分析、探讨,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再联系自己的实际行为,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示。这样,就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对已知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能够突破现状、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思维能力,在思想正确的前提下,思维敢于求新立异。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着力培养的最可贵的思维品质。而且《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切实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个体的接受性学习的现状,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达成上述课程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小品表演、课堂演讲、情景模拟等,使学生能从“吸取——存储——再现”的传统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过程。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体验中升华情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感悟中启迪人生,同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遵义市航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