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域下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析

2011-12-29林还

成才之路 2011年12期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体育市场的逐渐成熟,国际性的大众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不断影响着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并给高校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合理开发和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对高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
  
  一、高校体育资源的现状
  1. 高校人力资源状况
  高校的学生大部分处于18岁~22岁,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认识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日趋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并处于接受教育阶段,有固定的接受教育时间。随着我国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迈进,在今后5年~10年里。高校录取人数继续扩大,大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巨大载体,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
  2. 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状况
  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是高校组织和进行体育活动的空间条件,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主要从国家教育经费拨给的体育经费不足,缺乏场地器材设备。据有关资料报道:场地器材在影响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中占67.3%(男)、60.1%(女)。目前,高校的体育设施已被列为衡量学校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并被列为国家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的体育设施将得到完善,但现有的场馆开放和利用率低,场地项目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地为大众体育和其他高校团体提供服务。
  3. 高校运动项目资源
  高校拥有大量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师,运动项目繁多,但主要还是以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为主。随着高校人数的扩大,很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要开发更多的体育项目,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
  二、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 高校主管部门对体育资源开发的认识程度不够
  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缺乏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与合作,体育资源共享程度低,管理不完善,影响体育教师开发学校体育资源的积极性。缺乏经营市场的人才与经验,阻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2. 缺乏与其他高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互动
  高校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有效结合,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e056e50f89d83b54d30d6f99e2bacc29人力、场地、项目资源,扩大高校体育的影响,提高和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和群众体育消费的意识,为今后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介入,促使高校体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国家制定和实施体育服务的标准化提供依据。
  三、高校体育资源开发的对策
  1. 增强开发高校体育资源的意识
  体育的价值观对人们的体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高校应利用媒体、互联网,立体性的扩大宣传,使人们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健身价值,更具有文化、教育、娱乐、交际、自我实现等方面的价值。人们应逐渐将体育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不仅仅是一种健身的手段。
  2. 加强体育教师开发体育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从制度上解决体育教师的聘任、学习、工作量与奖惩等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学生是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融洽的阶段,高校的体育应树立现代体育新理念,对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把体育与娱乐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快乐体育、健康体育与体育消费的意识。引进和开发校体育网,多渠道、多方面影响学生体育意识,使媒体网络跟上体育发展的需要,把体育与生活融入一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提高生活质量。
  3. 运动项目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
  (1)大力开发高校体育运动赛事,打造体育品牌。中国的体育市场逐渐成熟,各种赛事增多,但市场开发热度不够,卖点不多,商业推广不理想。比较成功的赛事,如2001年在梅珑公司的精心策划下,把国内“北大——清华赛艇对抗赛”的两校赛事变成“世界名校赛艇对抗赛”,参赛队伍包括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共8支队伍,这次对抗赛得到了摩托罗拉公司的赞助,现场观众达2万人次,现场直播收视观众达940万人次。而创立于1998年的CUBA联赛,是由大学生篮球协会和恒华集团共同主办的全球性高校体育赛事;创立于2000年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则是由大学生体协和赞助商飞利浦中国集团联手举办的国内大赛事之一。
  (2)加强高校体育运动的宣传。举办形式多样的运动训练班、培训班,优化课外活动,加强高校精品体育运动和表演的大力宣传,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个窗口。高校与企业联姻,用现代化的管理和开发理念,开发体育精品赛事;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把目光锁定在高校体育,为其发展提供资金和管理支持。通过商业化运作扩大体育运动项目的知名度,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3)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维护体育形象和消费环境档次。一方面要多渠道引进资金。目前不管是高校还是社区的健身娱乐性的体育项目,都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这是高校面临发展体育基础设施的大好机会。另一方面,要倡导绿色、环保、人文理念,规划好体育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制定和出台一系列开发高校体育设施的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明晰产权,避免重复建设。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工作,转变工作角色,提高体育场所设施的使用率,加强与外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走向市场。
  
  参考文献:
  [1]马修·D·尚克.体育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